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我忘记在哪里看到过一些拖延症花式大赏:
·重要的工作拖到最后一天才做
·计划了很多条,只是一次次重新计划
·收藏从未停止,行动从未开始
·说好了十点睡觉,但拗不过强迫性熬夜
·上午的活要下午干,下午的活想回家干,回家之后明天吧,明天之后还有明天
究其原因,无外乎有畏难情绪、缺乏清晰的目标和计划(时间在迷茫中流逝)、完美主义情节(做不好宁可不做/沉溺于细节不可自拔)或者专注力不够(容易被其他事情打断或者吸引)等等,就是不愿跳出自己的舒适区。
怎样更有效的改掉拖延的习惯呢?要戒掉一个坏习惯,就培养一个新习惯来代替它。关于如何培养新习惯来戒掉拖延,书里介绍了六个方法:
一、蝴蝶效应,让改变容易启动。
当我们的大脑接受到新鲜和陌生的刺激时,为了减少自身耗能,会自发进行阻碍。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唤醒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从舒适区的边缘开始,从简单的任务开始,就如蝴蝶轻轻扇动了它的翅膀。
比如想养成早起的习惯,我只是从先转动自己的眼珠让自己清醒开始。
二、给个进度条,让进步看得见。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往返即使是同一条路,但返回的路程总会感觉比去的时候轻松,距离近。
这个就是因为返程明确知道行程的进度条,路标和建筑会随时提醒还有多久就回到家了,返程更符合我们的心理需求----对确定性的追求。
三、有效重复,固化新习惯替代旧习惯
鲁迅先生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它就成了路。
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大脑中本来没有这样处理事情的脑回路,可是这个想法出现的次数多了,不断的重复已经让它形成一条新的处理问题的通道,所以在面对相似场景的时候,大脑出于节能,也就会优先选择这种处理方法,并进一步形成自动化反应。
一句话总结:当新的行为路径的加权数大于拖延路径的加权数时,人们就会倾向于新的行为路径。
四、心理奖惩,让改变变得有趣。
这一节分为两个方面:社会助长和心理奖惩。
社会助长类似于外部环境的监督。
有一句话叫做:“独行快,众行远”。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会刺激我们的竞争意识与进步意识。比如在成长岛参与共读与航海,就起到一个很好的倒逼自己成长的作用。
如果按旧有的习惯,成长类的书和知识点密集类的书我是很少能够从头读到尾的,很多时候买回家读个开头就放下了。但参与了共读和航海就不一样,需要每天读一部分并且对这一部分进行思考和总结,因为有输出的作业嘛!
心理奖惩反馈更快速及时,属于自我奖励机制,比如每次航海结束,会奖励自己看一部轻松点的小说。
五、有效放松的姿势
休息分两种,一种是主动休息一种是被动休息。
像锻炼和亲近自然就属于主动休息,而刷剧看小视频就属于被动休息。
被动休息可以有效提高催产素,被动休息可以增加短效多巴胺,多巴胺让人快乐,催产素让人愉悦而轻松。
我自己有这样的经历,被动休息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考驾照科三的时候,中午等待时间比较长,我用来追《甄嬛传》,美其名曰放松一下可以对抗紧张情绪。
结果确实没有紧张,只是轮到我上车的时候大脑出现短暂空白,上车就挂了。
主动休息的代表就是中午的十分钟冥想,冥想结束神清气爽,可以延续一下午较好的工作状态。
六、记忆的线索,到适合的地方,做想做的事情。
这条不用多说,坐在沙发上下一步肯定是卧倒,换上运动鞋就不会在屋里走来走去,打开电脑就自觉进入工作状态,划开手机有更多干扰。
想做什么就创造它的关联线索。
归根结底六个字:先行动,再修正。
关联记忆:
《微习惯》中习惯进行的八大策略:
1.绝不要自欺欺人。
2.满意每一个进步。
3.经常回报自己,尤其在完成微习惯之后。
4.保持头脑清醒。
5.感到强烈抵触时,后退并缩小目标。
6.提醒自己这件事很轻松。
7.绝不要小看微步骤。
8. 用多余精力超额完成任务,而不是制定更大目标。 最后,摆脱外在条件的无形限制与心理压力,让自己一身轻松地行动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