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处于身无分文的境况时,你先想想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当你还是一枚学生党,每个月处于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时;当你还在依靠父母养活并且每月定时向他们伸手要钱时;除了一小部分“能力者”人群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来摆脱对父母经济上的依赖以外,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还是要贯彻“在家靠父母,出门靠(父母)补给”的一种经济上的大政方针。
那时候的我们大多还处于一种“消费者”的状态,消耗着由父母为还在象牙塔里的我们构筑而成的财务及后勤补给处,这便是我们整个学生时代的财力支持来源。
或许是因为我们正值最青春的年纪,所以在我们以为我们有资本可以挥霍的时候,我们的确也这样做了。我们挥霍时间,自由,以及父母给我们的最好的一切。尽管被贴上“月光族”的标签,也觉得不痛不痒,就这样继续没心没肺的过着按自己想法践行的舒服日子。
所以,这个年纪的我们一旦遇上跟钱扯上关系的事儿,便会瞬间体会到自己陷于身无分文境地的那种无助感。
怎么个无助法呢?
可能是你为了某样早已心仪已久的物品不顾吃土的后果也要拔草的经历,但在排除满足享乐为先的目的后,也有可能是为了自己立足于将来发展的某个兴趣爱好的有形或无形的投资所需。但绝非是那种为了满足自己的吃喝玩乐需求,怀着予取予求的心态向父母讨要更多的钱来满足其像无底洞式地开销。
“你知道吗,C最近又在给她妈打电话申请经济支援了,这次她说她要一笔钱跟同学去日本玩,让她妈给钱让她去玩,自己每个月浪到没钱了就找她爸妈,这种不是公主命却一味地想过有钱人的生活,不是公主病是什么”隔壁舍友W边跟我踱步校道,边以一种习以为常的口吻跟我说道。
“啊?”我的第一反应是:“好厉害哦,听说去日本自助游的一个硬性标准是:年收入 10 万流水或者存款 5 万。但是现在好像去日本条件放宽了。”
这一种资产分化阶层的识别条件,首当其冲的就把C他们家这种年收入不算高的而又有着固定收入的工薪阶层的家庭排除在外。但是C仍然不依不饶,想继续说服父母来向自己妥协。
这种做法及背后的价值取向我们确实理解不了。
因此,不要在父母把你当成孩子来看待的时候,你自己也把自己看成孩子,这样等你真正脱离校园生活,步入社会时,你会发现你根本承受不了社会那残酷的一面。
即使身无分文使你要不起爱情,也好过那些没钱的时候就只会找爸妈要钱的人2有一种身无分文的境况是:没有面包,你几乎就丧失了选择权,所以压根就谈不上要不要选择爱情
知乎上有过这么一个问题:
假设你现在身无分文,在你面前有一块面包和一块砖头,你会选择哪一个?
毫不犹豫地选择面包?
那砖头呢?
有网友在评论区这样回复到:
话说砖头是拿来自杀的吗?那也太疼了吧。
但其实这种抉择背后延伸出来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是:
你是选择物质还是还是捍卫精神领土?
其实,类似于此类的辩证早已经不胜枚举。面包代表着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生存物质条件,也就是现实的世界;然而,大多数人的现实也仍不得不停留在为面包奋斗的阶段。
我记得不久前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张图片,是一张农民工搬砖的图片,标题是:
对不起,亲爱的;当我搬起砖头时,我无法拥抱你;当我放下砖头时,我无法养活你。
而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现实,但是我们真的就能这样说服自己,从此接受现实生活的窘境?大多数人的答案,我想也是否定的。
即使身无分文使你要不起爱情,也好过那些没钱的时候就只会找爸妈要钱的人生活最大的苦恼,不是拥有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
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欲望太盛,就会造成种种痛苦和不幸;欲望越小,人也就越容易感到满足。所以,要追求一种简单的幸福,不外乎明确这几点:
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做到“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也就不会沦为欲望的奴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