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很困惑 关于家庭教育与相处 我觉得我想的很明白 关于我和家人 每个人应该如何自我发展是科学的
很早之前有观点说 家庭成员之间是相互不干预的 各自有各自的节奏和喜好 每个人有自己的路和悟性 不然会出问题的 还举出学习从来不被父母引导 而后考入北大交换工作等等每一步也还可以;曾经我很不赞成, 认为如果有相互引导,每一步更优解或许可以发展更好;现在Piapia打脸 我的引导反而更糟糕 我很困惑;
这是个很普遍的问题 可能需要合适的方式方法;
我总是通过辩论讲道理 说明我的方法是科学的;但是执行起来的话 在家的舒适性 会去做更容易更好玩的事情;可能还是方式方法的问题吧 就是有耐心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自己感染着去做 让人感受到这个东西的好玩 而不是说服;之前我心情不好 就爱换头像 或发朋友圈来鼓励自己 暗示自己 切换了个状态;当时我导师 每次看到 在跟我讨论完问题后 都会讲我一下太幼稚;可能每个人自己的状态做法 就是跟自己当时的经历心性 是关联的吧 也各有各自的道理 或许就是应该互不干涉比较好;
想起有同学A 总会指出我的问题 并告诉我应该如何去做 我觉得他讲的挺有道理的 但是做起来的话 确实很有难度 这个难度来自于自己的畏惧不好意思等心理舒适区或思维惯性等等;遇到相似的问题依然存在 A就会很生气 认为我不尊重它的建议 很多次blabla偏不听;而我陷入被嫌弃的感受 错位的争执更糟糕;就像现在的我和我家人 没有界限的引导反而更糟糕;当时自己的期望就是 如果有人能更细化一点 鼓励引导自己去克服就好了 确实是精力有限和耐心问题;现在想想 大概是相同的问题吧;这个问题挺普遍;所以有对的方向,再进一步 有正确的指引,或许更好;就是有无意识的细节影响力,润物细无声,陪伴其形成惯性与方法,会更好吧;但再细化的陪伴很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每个使命都是很艰难的,只能自己去扛,自己去破茧突围。
也有同学B,意识到我的问题,不急于指出;闲聊时,会跟我讲个别人家的事情,我站在上帝的视角,审视这个问题,就很容易看清问题所在;大体就是,他不急于为我的问题下结论,看清之后,将我的问题换个故事拎出,让我自己意识到故事中的问题所在,这时候作为旁观者的感受,跟自己身处在故事中的感受,立场及感受是很不一样的;每次很是受触动;很能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而后似乎也并不着急我是否有克服,相处很轻松的;而我也总觉得有军师指点,虽然一堆问题 碍于思维惯性的懒惰 也并不急于走出舒适区 立马克服;现在的话,我职场上吃了很多亏,就是源于自己的这些问题吧。。。
再有同学C 会分享最近读的书 最近做的事儿 最近受启发的地方 克服的地方 做成的地方 每次听到都会很受感染和触动的;我们都喜欢正能量吧;但距离自己做到还是有很多距离的;相处也挺轻松的 每次我有收货 但目标不做强求 我也没有达到什么自己的突破;
同样的 我刚本科时候意识到自己很多问题 比如除了跟老师讨论问题 我几乎不会跟男生说话 也很少跟女生说话 我很内向很文静 我觉得这走向社会是很不行的 就决定在大学改变它;我逆着自己心理的舒适区 去报名参加辩论赛 演讲比赛 组织学生会活动 面试销售等等 再比如数模、电子等比赛 所有这些没有一个是我准备好了去做的 都是先报了名 然后从零开始准备 然后 半年的时间 我就变了人儿一样。。。这些蜕变成长 让我受益匪浅!那一直都是我最最最最喜欢的我自己!
那时候的我 想自己是愚钝的 本来知道的不多 好不容易悟出点的道理 就应该立马去变现 才算是自己手中的 而不是99步拱手让人;那时候的自己,知道本来自己学校环境平台等资源就是有限的 就应该发挥已有东西的100% 才不辜负 才有得竞争力。。。
再想想现在的我自己,我憧憬的是很遥远的 相比于我憧憬的远方 我依然是愚钝 而且资源匮乏的 要变现所有的资源 做出所有可能的蜕变 踮起脚尖 去尝试触碰我心目中的星星。。。
所以我是很幸运的;同行的每段路,有故事分享相互促进激励就挺好,依赖是不可有的;但无论独行还是同行的分享,自己的路,从来都是自己的事儿,从来只能自己负责,从来只能自我深入对话,自我探索,与自己做游戏去设定方法路径,达到自己的远方;
总的来说同学朋友或亲人 我们能做的大概只有是提供资源感染力 自己的路 真的是能靠自己的来走 也只有自己担责 分享与提点启发就够了 但无论是否有这样的陪伴 自己的路 从来都是孤独深处自我突破的行程 才能到达更美的远方!
回归家庭相处,能做的大概是,相互陪伴分享,拎清事实,帮助看清真相,点到为止;或更进一步的营造氛围;不可有强求结果的界限吧;但攻克的勇气与自我突破的魄力,只能源于孤独深处 自我深入对话 对美好的渴望 远方的召唤与使命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