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万石植物园,
近几年很网红的景点;
就算是草草而行,
逛完所有的角落,
也需要一整天的时间。
十几年里只去过几次,
但都没有走完,
每次都是走走南洋杉草坪,
逛逛每次都不一样的百花厅,
然后再爬会儿不长却很累的山坡;
去去雨林世界又心疼镜头受潮,
再跟年轻人挤在沙生植物区里拍照,
愉快的浪费一个下午;
还去过附近的滴水山房,
用过一顿很讲究的晚餐,
可惜我对食物,
却总是没有很深的记忆。
南洋杉草坪的起点,
是邓爷爷种的大叶樟树;
它背后坡度起伏的草地上,
站着些高大却略显忸怩的南洋杉,
据说是华侨远洋带回来的树种;
普通青年在树下休憩,
文艺青年在树下阅读,
有误入国外某所大学的即视感,
脑子里会奇怪地想起《再别康桥》;
三四组拍婚纱照的小两口,
在摄影师的指挥下跑过来跑过去,
笑得没有很幸福;
阳光从缝隙落下来,
形成的背光却很温柔。
百花厅的湖面上种着荷花和王莲,
花期是每年6月-9月;
然后迂腐地读一段并不很应景的诗,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展厅是我很喜欢的传统中式庭园,
或以廊连,或以路通,
皆白墙粉柱、琉璃瓦顶,
百转千回,错落有致;
顺路的各色花木让人心生愉悦,
棚架上翻出墙外的藤蔓或有心思,
展出的植物果实惹人怜爱;
每逢节日的花卉展出,
是园内色彩最为集中的时刻。
雨林世界没有真实雨林的闷热,
板根、滴水叶尖、茎上开花,
绞杀、附生,相爱相杀;
其实这些并不重要,
尤其对于去过真正雨林的人来说;
人们宠爱它的理由,
是这里的人工喷雾后的仙气,
搭配阳光产生的“耶稣光”,
能拍出很“森系”的照片,
于是深得少女们的喜爱。
沙生植物区是出片较多的网红点,
室外有巨型的仙人掌、象腿树、瓶干树,
室内展区有各种小型沙生植物,
石生花什么的不胜枚举,
俨然一个多肉的王国;
要学网红小姐姐们出好照片,
得避开它们的尖刺走进它们的领地,
如果再有一点侧逆光,
那会是夕阳下绿洲的即视感。
第一次来这里是07年,
那年导游培训,
我走在队伍的最后面,
不善言谈交际。
那时候认为在别处就是旅行,
只记得这里有怪怪的仙人掌;
后来和友人又来了一次,
认识了南洋杉,
看了花卉节,
觉得旅行是去不常去的地方,
看一些不常看的风景;
又一次和父母去,
拍摄了一些照片,
学会了在旅行的时候,
把一些不常发生的瞬间定格起来;
再一次和爱人去,
才真正拿起了相机,
去找寻人和自然更多种组合的可能性;
就这样,
我也成为了一名追光者。
每个人对于事物的认知都是渐进的,
这点大抵相同,
但最终会停留在不同的领域。
有些人的旅行是不断的拼图游戏,
他不断向前;
有些人乐衷于人与人的极致沟通,
他们从一个营地到下一个营地;
有些人喜欢对自然的探索,
他们走进了山谷和荒原;
有些人深爱品尝美食,
他们的足迹遍布一城又一城。
甚至像杨丽萍一样,
简单到看一棵树怎么生长,
河水怎么流,
白云怎么飘,
甘露怎么凝结。
祝愿每个人都能遇见,
自己心中的星辰与大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