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901年《敕建清凉端明禅寺同戒录》翁延年序译文

1901年《敕建清凉端明禅寺同戒录》翁延年序译文

作者: 后改革时代 | 来源:发表于2019-12-08 21:55 被阅读0次

    【说明】

    1.译文遵从作者原意,仅作了文字上的转译,並未对原文中的舛误之处作改动。所以对佛教史上的一些故实,敬请读者自辨(如佛祖释迦牟尼的出生地为今尼泊尔的蓝毘尼而非今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一般认为是西汉末年而非东汉明帝时)。

    2.原序中的韵文,因要保留原味,故采取了不译或少译的做法。如盛宣怀序中的偈言,原就比较通俗,所以有的句子一字未改,只有部分比较难懂的句子或词汇作了处理(直译或意译)。

    【译文】

            自从印度隶属于西方,到处都种植罂粟,流毒直至今天。中国的金钱连年流出,就像恒河沙数那样多,于是,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漏洞。

            印度,就是古代的天竺,在地理位置上,是佛祖的诞生地。有人说:“佛教在创立三千后就会衰落”,现在,就处于这个时期。但是,哪里知道佛教虽衰落于西土,却又会转盛于东方呢? 佛教是汉明帝时开始传入中国,灵帝时的天竺法师支法颔(今译“竺法兰”)等,译出了《四分戒本》,开始传授戒律。曹魏时,天竺的尼僧到长安,为比丘尼授戒。自此授受相传,代代都有德行高尚的僧人。

          端明寺在常州郡治东南二里,屡经战乱的破坏,却无人能重新振兴于废乱之中。后来,静波上人从天宁寺出任端明寺住持,与志同道合的如一、了三等,决心振兴寺院,大造殿宇。各方信众得到消息后云集响应,于是使端明寺成为常州的一大寺院。另外还要整理寺中旧址,扩大菜园,购置良田,所耗去的费用不计其数。而各位施主中,捐献财物的人确实很多,无不乐观其成。为何竟然使人信从到如此地步?!唉,四时变化,天地尚有缺憾;博施济众,尧舜也难以做到。而静波却能独自发扬愿力,普度众生,使众生脱离种种苦难,这与儒家尊老爱幼的情怀,是殊途同归的。

            当今,中原变乱,百姓颠沛流离。开始是由于百姓与洋教的矛盾,直至战端一开,流血千里。看到如此艰难的时势,怎不令人悲愤?作为上面的人,如能够预防在先,必须开启民智。惩戒枉法的兵卒,而不致引起与各国的战争;平定潜藏的寇盗,不让他们有以侠义作为起事的借口;引导没有识见的民众,不让他们去信奉旁门左道而与外族为仇。如能这样,何患中外不和?何患天下不治?无奈时运正逢灾厄之年,注定要重新经历浩劫。虽然佛祖慈悲,也无从援手救助。静波法师秉持成佛之心解说如来之法,恨不得把大千世界都纳入寺庙中,来承接佛祖教化的甘霖雨露,使之成为皈依清净善业的乐土。现在的开堂传戒,就是为了建立良好的教化,树立良好的风气。于是在辛丑仲秋的吉日(1901年农历8月初一),召集各位沙弥,礼请尊师,棒打与喝叫兼施,来阐明目的、宣扬教义。后来,又请我为《同戒录》作序。

          我于冬季来这里任职,由于德行浅薄,能力不足,许多福庆的事情未能兴办,心中感到十分内疚。地方学校中的读书人,哪里会有戴着儒生的头冠而不想求取秀才功名的人?  市场中的商贾,哪里会有懂得买卖而不独占其利的人?田野里的农夫,哪里会有耕作先人所遗留的田地而不遵循农时变化的人?挺而走险的刁民,哪里会有革除恶习而不故态复萌的人?我因官衙中职事烦忙,对百姓的体恤不够,多所慚愧;官署失修,杂草塞道。自己虽受孔子教诲,却不能身体力行,即便做点事情,也在办实实在在的事情上,与静波相去甚远。静波,奋力前行吧!

            这就是我的序。

            光绪辛丑秋八月,阳湖县知县翁延年  笠髯翁谨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901年《敕建清凉端明禅寺同戒录》翁延年序译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dv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