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卫星
第一次接触蔡崇达的作品,用了两天的时间,痛苦的读完了«皮囊»。这本书收录了«皮囊»«母亲的房子»«残疾»«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天才文展»«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等14篇作品。作者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挚热情感,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他骨肉间的故事。描绘了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通过这些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表达了作者对父母、家乡的缅怀,以及对朋友命运的关切;表达了这一代壮志未酬的青年人对自己命运的深切思考,同时也回答了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皮囊»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印象很深刻:知道阿太去世,是在很平常的一个早上。母亲打电话给我,说你的阿太走了。然后两边的人抱着电话一起哭。母亲说阿太最后留了一句话给我:“黑狗达不准哭。死不就是脚一蹬的事情嘛,要是诚心想念我,我自然会去看你。因为从此之后,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多方便。”那一刻才明白阿太曾经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才明白阿太的生活观: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阿太,我记住了。“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在我的生命中,对我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女人,一个是我的太祖母,一个是我的母亲,两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太祖母含辛茹苦把我养大,母亲紧衣缩食供我读书。可是在她们临终之时,我没那在跟前尽孝,没能见到最后一面,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无法打开的一个心结,一直不肯原谅自己。
蔡崇达的文字,曾几度让我心痛不已、泪流满面,亲人们的影子似乎占据了我的整个身体,甚至曾经有点失控,尤其是在讲述他父亲中风以后瘫痪在床的那些情景,他想再次站起来的欲望被一次次摔个头破血流的现实无情的打破。命运有时候就是在捉弄人。我的母亲和他的父亲一样,一生好强,同样落个这样的结局。年轻时的荣耀和尊严在注定此生再也无法站起来时,他们那种近乎疯狂的挣扎,既像是一种发泄,又似乎想证明点什么。在命运的岔路口,他们失去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此后的余生去都要倚靠别人才能生活,也才能生存。他们挣扎是表明内心还存在一丁点儿可怜的希望,如果他们放弃一切努力之时,估计就是他们的心死之日。
蔡崇达下面的这段话,或许可以表明我们内心想要表达的那份感情:“对那些我正在爱着或者曾经爱过的人,我希望你们明白,我多么希望付出全部为你们停留,如今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你们刻在我的骨头里,即使时光列车拖着我的肉身一路远行,至少你们的名字和名字牵扯的记忆,被我带走了,这是我对时间能做的唯一反抗。”
书中作者之言,我感同身受,类似的经历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不知道是屈辱的,还是突然释怀激动的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流到了胸前,又滴落在这片纸上。盯着这些渐渐扩散慢慢模糊的泪痕,母亲的音容笑貌却渐渐清晰了起来。虽然母亲已经离开我好久了,但是总觉得她依然没有走远。我怀念我的母亲,但却一直未能读懂她的心,作为一个儿子我是极不称职的。我们都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通过努力读书走出来的穷苦孩子,你的曾经也是我的过往。
回想那些卑微的、不堪回首的、甚至没有尊严的日子,在今天看来,我们只是提前经受了一些人生之路必经的苦难,这种历练也成为了我们今天在这个社会立足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感谢命运的安排。
一个人再苦再难,只要不放弃自己内心的那份渴望,我们终将会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