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文字,难以想象,人类在各自有限的时空中,能够将彼此的想法和经验进行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交流、进而保存下去,成为后人的珍贵财富,然后推动整个族群的进步,甚至进化。所以,越是不认识文字的人,也就越难以理解文字的力量,甚至相信特定的文字被身份特别的人诵读出来就会成为咒语,相信文字可以成为揭露自己不当行为的特别的眼睛,相信文字本身就是一种“神迹”……
因此,作者在书中,列举了不少例子,佐证自己的观点:即文字的流变,确实有类似的源头,过后形成了不同的分支,则多数是因为外界影响的作用。比如,说起文字和图腾之间的关系,人们都认可图腾与早期文字有着相似的源头,而多个族群也都曾经用线条和图形的组合来表达自己想要记录的东西(各种早期岩画就是这方面的经典代表);结绳记事的办法,也在各种部落里广为流传,即便大家想要记录的信息侧重点并不相同(有的侧重于数量,有的侧重于内容等);人们还会在设计腰带等饰品图案的过程中,加入各自认为很重要的信息,以证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对某些事和某些人的态度(这同各国领导人出访时会穿各自的民族服饰,到了友好国家会换上当地的民族服装也是一样的道理)。
但是,文字在各处的演变终究走上不同的道路。比如世界上广泛被使用的各类字母文字,即便能从中找到不少曾经“同宗同源”的影子,现在依旧相距甚远。各文明古国的文字流变,比如从楔形文字走到埃及的象形文字,从埃及文字去看其他文字,其过程就已经满是让人想不到的丰富和神秘,偏又有着经久不息的生命力和传承动力。此外,中文在本书中就被描述成“一个文字早期发展阶段(从“古老的图画”到“图画和声音”)的有趣的具体实例”,象形字就是其中的代表。而作者对与中文颇有渊源的日文和朝鲜文字,虽然并未展开深入的探讨,却也提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看法。
本书是一本颇为专业的书籍,内容不算很多,但是满是古文字学方面的干货,是以内页正文中,有不少关于各种古文字的符号、解读、图片,所以虽然看起来略显零散,又处处都是知识点,最好反复进行阅读进行梳理(而且越读会越佩服作者收集资料时的博闻强识和努力细心)。如果不是对语言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比如认为解读甲骨文会很有趣)的读者,以及对世界历史和地理知识都有一定了解的读者,可能会有“没读上几页就开始觉得不知道作者说到的人群和地点都在哪里”的感觉,是一本需要读者预先对自身学识和能力进行初步估量后,再决定是否阅读的好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