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读《教育的100种可能》,我是很想读这本书的,只是迫于时间的紧张,每天只能抽出一点时间来读,今天读的是伍建的故事。
伍建是未来班极其普通的一员,现在也是一位普通的劳动者。但是他在未来班学习的一些经历着实让我感动,感动的并不是他的成绩有多好,感动的是李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关心和帮助。
伍建同学的成绩并不好,他家里很穷,父亲过早去世,跟着母亲相依为命。他是家里的男子汉,因为父亲的去世,他想早点辍学回家种田,这样家里的生活也许就会好一些。同学们得知他家的情况之后纷纷捐款给他,共捐37.76元,给他买了第一个热水瓶,第一个闹钟。要知道在80年代,37.76元可是不小的数目。那是他们的学费才8元,这些钱可以说给他解决了燃眉之急。毫不客气地说如果没有这些钱,伍建同学的学业之路也许就结束了,有了这些钱,他几年读书的学费都可以解决了。同学们不光捐款给他,而且还给他补习功课。同学们的爱给了他温暖,使他立志要努力读书,虽然后来他也没有考上大学,但是同学给他的帮助,给他的爱心温暖着他,伴随着他一路前行。
虽然李老师写的故事是84年的事情,那时的我还没有出生,但是我也是农村人,我家里条件也比较穷,我能理解伍建同学当时的窘境,不过我比他幸福,因为我的父母都很年轻,都很健康,也很努力,我们家读书学费的事情不用我操心,有我父母帮忙操劳着。不过虽然有父母帮忙,但我也不能太贪心,因为我是家里的老大,家里的生活条件不好,我的父母让我读师范。其实我的梦想并不是当老师,我想读大学,我想当医生,我想救死扶伤,可是家里穷,我家有五个孩子,我是老大,弟弟妹妹们也要读书,也要花钱,所以我必须要早点毕业出来挣钱,为家里解决一点困难。就这样,我读了师范,那时的我们签了合同不包分配,但是我还要读。幸运的是我一毕业就考上了老师,在农村呆了14年,我由农村到乡镇到现在的市重点学校,一步一步走得也挺辛苦。
伍建同学的经历也让我想起了我的同学和老师。我读初一的时候,我们学校分配了一位女老师叫王琦老师,她是城里人,在李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她的影子。王老师虽然是刚上班的老师,她很有爱心,整天和我们打成一片,她很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那时我班上有一位同学叫小七,她家里很穷,爸爸很早就去世了,家里有八个孩子,她排老八,她是双胞胎,她的姐姐叫小六。她们俩成绩都很好,因为家里穷,她们要面临着辍学。王老师听说之后几次家访,最后帮助她减免学费,小七同学才能继续读书。而她的姐姐小六,她的成绩也很好,但是她不在我们班,她的姐姐就辍学了。小七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学业,读了师范,成为了一名老师。虽然王老师只教了我们一年半,她后来调到市里教高中了,但每每回忆初中老师时,我总会想起她来,有时我会想:如果王老师继续教我到初三,或许我不一定会读师范,也许我能读高中读大学。
时间一晃而过,初中的时光已离我20多年。现在我也成了一名老师,虽然我不是很优秀,但我对学生很关爱,我们班的家庭困难的学生,我也会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时代在发展,现在读不起书的家庭已经很少了,但对学生的关爱却一直不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