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宏亮(宏亮百货创始人)

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民收入大幅提高、移动互联网使用率大幅提高,都证明了农村电商市场的巨大潜力。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农村网民规模达2.01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3.1%。艾瑞咨询预测,2016年农村地区的网购市场总量将突破4600亿元。而日前京东发布的《2016中国农村电商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未来农村电商市场规模或超万亿。
早在2015年10月,国务院就召开常务会议,从基建、扶持、创业等多个角度全盘布局农村电商发展与政策倾斜。近几年,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和京东都推出了农村电商战略。
2014年10月,阿里巴巴宣布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农村战略,计划在未来3-5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这种模式的目标是瞄准思维灵活、有较强服务和宣传意识、熟悉互联网和网购的本地人,尤其是返乡青年,把合作伙伴从非专业化的小卖部转变成为专业化的“农村淘宝合伙人”,以解决专业化程度不够的问题。而在物流方面,阿里农村电商寄托于菜鸟网络。
早在2013,京东就开始进军农村市场,除了在全国100多乡镇刷墙8000幅之外,又用“一县一中心”的方式,在全国建立自营“县级服务中心”,开设“京东帮服务店” ,与当地商户合作为主。意在用门店形式教育农村网购习惯,门店肩负品牌展示、操作引导、物流、售后等多方职责,意在试图通过“京东帮”门店作为据点在农村攻城略地。合作商户除了要有实体店,具备大家电营销、配送、安装服务外,还要支付2—5万元保证金,其收入则主要来自京东订单配送服务费。京东农村电商围绕三个方面:工业品进农村战略——家电、3C数码等相关产品卖到农村去;农村金融战略——围绕农村、农民开展信贷、支付、理财、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业务;生鲜电商战略——农产品进城。

但农村电商面临的问题也很明显。在很多农村地区,虽然政府很早就开始铺设物流网点,在县、乡等地方尚且有物流能够抵达,但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依旧没有获得完善的物流配送、收发体系;农村人群对网络支付在也感到陌生,目前多数电商平台采取网络支付方式,习惯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农村生产者在这种转型中很难适应;许多农村消费者对网购并不熟悉,更适应“看得见、摸得着”的交易模式;对从业者而言,还面临着不知如何营销、如何与消费者沟通的问题,出单发货也出了很多问题。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农村大多数家庭属于三代同堂,每代人分工比较明确,祖父母辈负责日常家庭料理,父母辈赚钱养家,子女辈上学。对网购做出决策的是那些在外打工的父母辈,这些人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了、常年在外工作、除了过年几乎不回家,我们的农村电商把大力气都花在农村当地战场上,并不妥当。因为我们需要搞定的是这些网购决策者,而不是农村的老弱妇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