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孔乙己的长衫”上了热搜,很多青年觉得自己活成了孔乙己,受过高等教育,却被困在长衫之下,摆脱不了孔乙己的命运。
汉娜·阿伦特曾说:一个人是“谁”,只能依靠自我的言说和行动,在主体间的交互关系中,通过他人的看和听得到承认。他人的在场不仅是自我存在的条件,而且验证了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
而,孔乙己,却无法证明自己的存在,他不被人看见,也不被人听见,没有人记得他本来的名字。
孔乙己的名字,并非他的真名,而是一个绰号,“乙己”二字,丝毫没有尊敬之意,而是戏谑之语。孔乙己对这个绰号从不做正面答应,但他也无力做出反抗。掌柜的和店里的其他人嘲笑他,不顾忌他的尊严,店小二也蔑视他的文化,丁举人毒打他,不理会他的辩解。孔乙己在咸亨酒店完全处于一种失语状态。
在古代,作为一个读书人,理应受到人们的尊敬,而孔乙己作为一个读书人,却陷入一种无法改变的困境。
孔乙己屡次科举都榜上无名,这是他悲剧人生的根本原因。他沉浸在读科举之书的世界里,失去了最根本的谋生的技能。他在咸亨酒店里,毫无身份认同感,他是穷困潦倒的,也是孤独的,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他认同他。他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他有生活给予的挫折感与焦虑感。
每一个人都无法逃离所处的时代。孔乙己不属于任何一个阶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的长衫脏而破,他完全被排斥成为了一个社会的边缘人。这种边缘人的身份注定了他的孤独和无助,他没有办法依附于任何一种力量,只能默默地承受被嘲弄的命运。
鲁迅用辛酸的眼泪,来祭祀这位不得志的穷困的知识分子,也对这个社会作出了强烈的控诉。最后,孔乙己死了,可是,谁又能在乎一个生活之余谈资的死与活呢。
孔乙己是寂寞的。央视网有个针对“孔乙己的长衫”的点评:“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枷锁。一时的困难不等于一生的失败。”
文章不仅要写就太平事,也要俯首见苍生。你看,谁能真正理解孔乙己的寂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