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朋友在知乎问答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医院治疗,告诉医生手术费不够,想要用水滴筹筹款,去要诊断证明时医生说要用水滴筹的话,让直接办理出院,这是为什么?”
是啊,医者仁心,为什么却是医院拒绝了水滴筹?
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位朋友的遭遇就是所有医院的共同现象。某些医院确实存在对于医生该类行为的约束条款。也有医生自己可能出于职业保护的考量(确实发生过患者给医生挖坑,结果开出虚假证明医生受罚、影响职业生涯的事)。
回到问题:下面被顶在最上面的答案是:初衷已变,水滴筹遭医院抵触,是谁在消费我们的爱心!?
过去,在互联网还不是很发达的时候,很多身患重症的患者,因为没有钱放弃了治疗,导致本来可以抢救过来的人命白白流逝。每每看到这样的消息,我们的内心都十分的沉痛。
于是,水滴筹、爱心筹等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第三方平台随之孕育而生。使得很多患者看到了希望,再也不会因为经济问题,错失治疗错失治疗机会。可以说水滴筹得出现,挽救了很多生命。
可是,现在却有不少医院在抵触水滴筹。患者在经济上有困难需要求助于水滴筹的时候,要去找医院医生开具诊断证明。有些医院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表现出了很强的抵触心理,宁可让病人直接办理出院,也不愿意让患者使用水滴筹。
是什么抹黑了,这个中国十大慈善项目之一的水滴筹?
首先,水滴筹平台的初衷已经开始变味了,这点看看他们的广告就知道了。“重病缠身无钱救治,一天,筹到20万不用还!”这样的广告词,像极了网络上那些P2P借贷平台的广告。水滴筹筹款本身是用于救人,这样描述,让愿意献爱心的好心人心里作何感想?
其次,现在网上类似这样重病筹款的例子太多了,普通人根本无法分辨真假,于是就有人趁机浑水摸鱼,利用人们的爱心来赚钱。据说,现在的水滴筹已经形成了一个黑色的产业链,专门有人找到身患重病者的家属,用他们的病历去筹钱,再与他们协商分成,拿了爱心款就跑路。
最后,患者或其家属本身也有问题。很多病患的严重程度,在医院来看并不需要使用到水滴筹。而患者为了省钱或者其他的目的,通常都会要求医生把病情描述的严重些,好借此开巨额的医疗费用,其情节严重与事实不符。或者有些患者明明自己有经济实力(好几套房),却不愿意承担医疗费用,转而将这笔费用转嫁到社会的爱心人士身上。
这就是目前有些医院不愿意接受患者使用水滴筹得原因,也是目前水滴筹口碑一般的原因。
还是那句话,大部分钱都跑到会讲故事、有人脉、有能力的人手里去了。真正需要钱的人还是等不到钱。
如同大学里面贫困生的评选;如同前阵子很火的冰花男孩只收到500块钱;如同郭美美事件。
例子很多,社会规律还是一如既往,没有变化。
我们谁都不知道不幸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侥幸是自我安慰。
但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那就是100%。
曾经在网络上流行的一篇文章三观很正:不买保险,你凭什么出事后四处求捐款?
在有经济能力的条件下,用家庭年收入的10%~15%合理地规划家庭保障,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风险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噩运降临时,避免家庭遭遇灾难性财务支出。正如央视的保险宣传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