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
我读《流浪地球》

我读《流浪地球》

作者: 瓶中单宁 | 来源:发表于2018-11-11 10:30 被阅读20次

这个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复旦大学 严锋

继《三体》之后,我又跟着儿子看了刘慈欣的这篇硬科幻小说《流浪地球》。

感觉到大刘一如继往的超大脑洞和恢宏想象。和《三体》相比,细节描写的缺乏更为突出,写得比较粗糙,宏大故事背景下,人物和人性的表现很苍白,没有一个能立得起来、给人深刻印象的人物形象。这倒也符合大刘一贯的行文表达:个人在人类的命运面前是渺小的,人类在宇宙面前是微不足道的。反过来看,大刘在《三体》的创作上,确实是突破了旧我,前进了一大步。雨果奖不是浪得虚名的。

但,即使这样,依然掩盖不住《流浪地球》这个故事的光芒。把地球变成飞船逃离即将毁灭的太阳系,这个故事足够新奇和不同凡响,值得把它进行二次创作,好好把细节补充一下,将人物立起来。对于正在制作中的同名电影,我很期待。

和儿子讨论《流浪地球》这本书。我问他:这个故事的理论有没有问题,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儿子仔细想了想,说:从理论上来讲,书中的地球逃逸路线不是最佳,如果动力足够,轨迹可以不呈椭圆形;书中先停止了地球的自转,但保持自转在逃逸时应该是更能节省能源;地球发动机(看它喷出的是什么吧)实质上是地球不断地向外抛出物质,地球要航行一千多年,物质够不够抛是个问题;发动机的高温,应该会引起其它的反应,比如空气中的氧、氮等各种成分在高温下应该会发生变化,地球的环境会发生巨变……

我又问,最早的科幻小说《飞向人马座》中飞船逃离黑洞漩涡的情节,是否可能?儿子说:如果动力足够,沿前进方向一直加速,从理论上讲,是可以被甩出去的,但前提是不可以靠黑洞太近,因为靠黑洞太近就要用到广义相对论,传统力学不适用了,那种情况比较复杂,而且时间会过得很快。

我似懂非懂地听他讲着,70后的理工女暗暗佩服00后的理科娃,心里暗暗感慨:理科娃看个小说,看到的都是物理题啊!这恐怕也是他阅读不少却语文分低的原因吧?

相关文章

  • 我读《流浪地球》

    这个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复旦大学严锋 继《三体》之后,我又跟着儿子看了刘慈欣的这篇...

  • 读《流浪地球》

    他所在的山区,是这个国家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但穷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那里的人们对现状的麻木。记得那是好多年前了,...

  • 读《流浪地球》

    “你在平原上走着走着,突然迎面遇到一堵墙,这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这墙是什么——死亡”...

  • 读《流浪地球》

    半个小时又重新读了这本书,再一次被刘慈欣巨大的脑洞和庞大的想象力折服。他总是在浩瀚的宇宙科幻小说里映射出人类的弱点...

  • 读《流浪地球》

    前段时间圣诞节期间,去参加了个小聚会,其中有同学提到了部电影。剧中一句话深得人心,大致翻译后对应的含义“如果你知道...

  • 读书感受:不畏艰险,迎难而上---读《流浪地球》有感

    不畏艰险,迎难而上 ---读《流浪地球》有感 王...

  • 2019年读书心得2-渺小与浩瀚

    2019年读书心得2 渺小与浩瀚 ——读《流浪地球》有感 电影《流浪地球》上映热播后,刘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说又火了,...

  • 带着地球去流浪—读《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今年算是大火了一把,同名电影票房大收,号称开创中国硬科幻先河。这本书只有区区两万字,耐点心两个小时就能...

  • 地球流浪,亲情不流浪------读《流浪地球》记(二)

    第二遍再读,我按照儿子的方法和提示,尽量不纠结于那些深奥生僻的名词,一些自己实在无法想象的宇宙空间也不钻牛角...

  • 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是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作为一部多年前的短篇科幻作品,原小说篇幅较短,难以支撑一部90分钟的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读《流浪地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lx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