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吃饭时,有的父母总是按照自己的喜好给孩子挑拣饭菜,堆在孩子面前,认为孩子就应该把它吃下去。可是孩子可能很不喜欢吃其中的某一种菜,这时如果是共情能力不强的父母就会坚持甚至强迫孩子必须吃下去。这样的父母,不仅对自己家的孩子如此,有时家里来了客人,也这样给别人夹菜。作为客人,别人给你夹了菜和肉,你如果不吃,饭菜就浪费了,而且也很失礼,可是别人夹的菜你又不喜欢吃,就只能硬着头皮吃一碗。可是,他又给你添了第二碗。这样的人就是缺乏共情能力的,体会不到别人的感受。”——《疗愈你的内在小孩》,施琪嘉

记得某年回老家,气温比较低,过了几天后出太阳,温度有16℃°-17℃°的样子,女儿把棉袄脱了跑去玩。婆婆看到了,就大声说:“快穿上衣服,别冻感冒了。”女儿说:“不要。”婆婆见状,就有点生气地对我说:“你咋不叫小孩穿衣裳,那么冷的天,冻感冒了。”
我说:“今天不冷,16、7度呢,她不穿就不穿吧,也不是很冷。”
婆婆听到这回道:“你咋说不冷呢?快给她穿上衣服……”
我很无奈,幸好女儿跑远了。我顿时感觉中国的老人特别不信任孩子,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他们不相信孩子的感觉是对的。其实这种做法久而久之会让孩子不自信,自我效能感低,因为每当他说“我不冷”“我不饿”“我很热”“我很饱”时,她的养育者人都会对他说“不,你很冷”“你饿”“你不热”“你还没吃饱”。
渐渐地,孩子会怀疑,不相信甚至压抑自己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