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段时间硬着头皮参加了一段大妈聚会,在这种场合,一般就是互相吹逼,互相揭老底,以抬高自己或者自己的作品有多么牛逼。
首先入题的是,"hey,xxx快毕业了吧?"
还没等我回答,接着道:"在哪个大学读书来着?"
默默低头吃菜的我抬头回答:"奥,xxx大学。"
"哦。"大妈甲其实实属一点不关心我究竟在哪里读书。这个问题仅仅是个铺垫而已,后面其要说的话证实我对大妈的心理简直揣摩到了一定火候。
大妈甲含笑,宠溺地拍了拍坐在我身旁的小妹妹,十分嘚瑟地说:"我们xxx今年也到了高考的年纪了。"
抛砖引玉,嘿嘿嘿……
果然一大妈乙抬起头,"呦,打算考哪儿呀?"
这简直是戳中大妈甲心窝了,"我们已经考上了。"哈哈哈……你们快问快问……
这着实吊起了大妈乙的胃口,"自主招生呀?"
大妈甲晃了晃红酒杯,"奥,我们xxx呀不是在那个hhh读书吗?"hhh差不多全是我们市里的顶级高中。
so?!
大妈甲接着道:"而且我们读的是国际班嘛,就打算出国了。"
大妈乙:"奥,出国呀?去哪个国家呀?"
大妈甲自豪感爆棚:"美国"。
大妈乙:"美国呀,那真不错。什么大学呀?现在这个出国读大学的越来越多了哈。"这言外之意是,这出去读个大学有啥稀奇啊,国外野鸡大学多了去了……
大妈甲转过头拍了拍坐我身旁的小妹妹:"问你话呢。"
小妹妹抬头,"纽约大学。"
大妈乙干咳了俩声,接着道:"那好呀,我儿子也是高考完就跑到澳大利亚读书去了。"
双方举杯交错,天涯遇知音啊,嘿嘿嘿……
估计吧,这纽约大学比大妈乙的学校强点儿,大妈乙就直接省略他儿子往年考入的澳大利亚xxx了。不过澳大利亚这几个字也不错,够拿来显摆了。
之后,大妈甲和大妈乙就开始讨论美帝和澳资的物价、外汇云云了。大妈们可以“不眨眼”地将几十万学费打到孩子账户上,却要为了可能0.1,0.2的外汇率耿耿于怀。
我和这位小妹妹默默被晾在一边。我干脆和她闲聊起来。
“你选了什么专业?”
“我还没想好。”
“奥,那好好想想。”
“其实也没什么关系。妈妈说主要还是报个好学校,什么专业再说吧。无所谓的。”
“哦……选个喜欢的会开心点。”我命中面前一盘五香牛肉说道。这大概是我这个在大妈眼里十分废物的老大姐对她最由衷的忠告。
“我也不知道喜欢什么……我妈说这大学的工科不错,可以考虑下。”
“机械制造设计啥的?”
“大概吧?听说挺难的,我得考虑下。”
这还考虑?!我嚼着牛肉干笑两声,找虐也不带这样的……然后我听到小妹妹更为壮志凌云的话:“难点说不定有挑战。”
……
2
学生时代,我大概就是老师嘴里常说的那种“半桶水”的家伙,春风得意时能冲到年级第二,马失前蹄时能跌倒班级二三十。偏偏吧,像我这种小孩儿还最容易迷之自信,大致就是那种中二病一犯,就觉得会得到众神庇佑,考试嘛总差不多就通关了。家里的教育方式也比较放养,不会强求学习到一个如何高水准的名次。
以至于后来在因为考试成绩而感到深深挫败感的一段时间里,我十分羡慕那些对于高分游刃有余的尖子生,还有被家长大人备受“器重”、严加培养的尖子生。觉得自己挫(cuo)爆了,简直被秒杀三百条街。
不过过了这一小段“自己嫌弃自己”的怂包阶段后,我发现这日子该过的还得过,而且除去没什么“名校光环”外,大学里小日子过得也挺开心的。爱看小说看小说,爱打游戏打游戏,爱刷动漫刷动漫,再插个耳机哼哼唧唧,没事儿找好友出门溜溜。有问题的时候,就和老师同学交流交流。
其实人,大多数都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感受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里子开心自由就很好,没必要为着一些面子上的事儿闷闷不乐。做自己喜欢的事儿,相处自己喜欢的人,把握每一天健康快乐的生活。
后来我也知道了:
不少家长很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工具。不太关心孩子的内心需求,而一门心思地将孩子设计成自己“完美的作品”。
你只管读一个牛逼学校,选一个牛叉专业,其他喜欢什么的一边去。然后毕业之后再理所应当的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还有一部分则是,靠自己多年积攒的那些微薄的“工薪”,硬着头皮把自己的孩子往外面送。
大致就是营造了一种:“面子上台阶,里子辛酸泪”的场面。为了一些破面子,为了在一些饭局上显示自己“牛人一等”的尊荣,对自己却是苛刻万分,能省则省。也就是我之前提到的,“不眨眼”地将几十万学费打到孩子账户上,却要为了可能0.1,0.2的外汇率耿耿于怀。
3
最后聚会结束的时候,我拍了拍小妹妹的肩膀,笑着说“以后争取拿张绿卡。”
这大概我从头到尾听到的第一句她主见的话,“我以后还是想回来工作生活的。”
“那也挺好的,不移民就成。”
“现在美国移民哪儿那么容易?”她爽朗地笑了。应该是年轻而张扬的脸。
也许四年前参加这样的聚会,我会在大妈的问答中尴尬地低着头,然后想出几句装逼的话撑撑面子。只是现在,我会自如地握着筷子,边吃边听着她们的自豪和大笑。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只是对于她们的面子和厉害,我已经不羡慕了。就好像只是淡然地听了一段别人的故事。
END
于6.3/20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