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性格按动与静来概括,我应该是一个偏静的人。
我曾想过,这是否是因为自己离开家乡早,经历的事多,已经习惯了孤僻,安静独处?可我否认了,因为在我的记忆深处,小时候的我就已经有一个安静的性格。或可说成“天性。”
婚后,在秀士村生活了十五年,除了上下班,偶尔还会去光顾村上那家唯一的小店买急需用品外,我几乎不串门。不过,一些必要的交往还是有的。
先来说说一些深刻记忆。
母亲至今还说,在我已经很大的时候,她都不放心让我一个人去街上帮她做事。这里所说的做事,是指一些很小的事情。比如上街打酱油,买盐之内的,怕我找不到。在大人们的眼里,他们喜欢用一个老家的词来形容我:"憨子"。
我曾特意在百度里查过这个“憨”字的释义:它有三种解释。第一:痴呆。第二:天真,纯朴。第三:姓。我应该属于第二种中的“纯朴”。我的先生至今还要与我开玩笑,他说,你就是“憨子”。说完这话,他在一边等着我生气。其实,我已经早就习惯他了。在别人看来近乎于“嘲讽”的态度。
习惯便成自然。
与先生处对象时,我的父母都不同意,主要是嫌远。苏州到遵义,好几千里。第一次先生去我家,我的母亲又对他交代,我家玉霞小时候就有点“憨”,嫁的太远,你可不能欺负她。谁曾想,其实当初母亲就是那么随便一说,也是算对这个未来女婿提出善意的提示,可被先生记了几十年。这就是他要时常用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来调侃我的原因。
说这些,似乎扯得有点远。
这两天在看《静下来,一切都会变好》一书。总感觉这个五一节,外面是闹哄哄的。我在窗内,那些闹哄哄的声音就在窗前,没停下来过。聊天,哈哈大笑,杀鸡宰鹅……按理,我应该静下来,把大自然的喧嚣抛于九霄云外,给恬静的心境增加智慧,智慧增进以后不外用,又用自己的智慧来促进自己心静的恬静。智慧与恬静交相涵养促进……看来,单凭性格偏静还是不够的。这也说明,内心的喧嚣和外界的喧嚣完全是两码事。
几十年的人生走过来,我只感受到,这是一个浮躁的年代。其实我很喜欢那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一个人,找一处安静的地方,或许一棵树旁,一泓水边,静坐或行走,总会让心灵沉淀,重逢快乐。我也相信,唯有静下来,懂得选择,学会放弃,耐得住寂寞,才能获得心灵的笃定和超然。有个成语“宁静致远”,宁静引导生活,体会自然的真味,想必,那就是超然的人生。
如此,安静的心灵才会永不荒芜。
2020/05/0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