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7-04-04 李爱玲 桃花马上石榴裙
文/李爱玲
01
清明小长假的前两天,我和丹姐见面。
闲话家常时,聊到孩子的学习。
丹姐儿子正值中考前最重要的冲刺阶段。我问她:“你晚上要陪着复习吗”?
她说不用,都是孩子爸爸管。他们爷俩晚上一起进书房,大人练书法,孩子做习题,而丹姐只管自己去打羽毛球。
我十分惊讶。
丹姐和姐夫恋爱时我就认识他们。姐夫家境优越,自小富养,人简单又贪玩,始终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丹姐一直是标准的陪读妈妈。
姐夫在事业单位工作稳定,压力不大,全部业余爱好就是打游戏,十几年玩下来,绝对的网游高手,不知砸了多少钱升级买装备。一家老小琐的碎事务皆是丹姐操持,大的小的轮番伺候,活像养着俩儿子。
我简直无法想象,这样一个男人到了四十岁,竟然能突然改头换面,严格自律,陪伴孩子,健身学习,还坚持练毛笔字读唐诗。
我忍不住问丹姐:“姐夫这是什么时候脱胎换骨的?厉害啊!”
丹姐淡淡笑笑,说:“是从他爸去世开始的”。
丹姐的公公生前是个文化人,学识渊博、德高望重。2015年查出肠癌晚期,历经两次手术,前前后后住院半年多,直至去年离世。这期间,一直是丹姐夫妻和婆婆轮流照顾。
丹姐说,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刻起,姐夫才真正从一个不知人间疾苦的大孩子,成为全家的主心骨。
我不惊讶了。
一个男人多年来舒适安逸高枕无忧,突然有一天,生活被彻底打破,从一个被老婆老妈轮番伺候的少爷主子,变成了奔波于单位医院家庭三点一线的平头百姓。
他要向单位领导说明原因递上请假条,要托人找关系给主刀医生塞红包,他亲眼看着一生要强、体面的父亲,最后被病痛折磨得形容枯槁,他第一次看到人生的脆弱与无常,王孙权贵尊华荣宠,在死亡面前如此平等。
从目睹医院病房里人间疾苦,到火葬场亲身体会阴阳两隔。人在那一刻,想不成熟都难。
他看到老妈孑然一身的背影,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孤单。
他看到老婆发间层出的白发,才知道什么是辛苦和操劳。
经历死亡之后,人会懂得什么叫责任。
02
王姨遭遇婚变的那年,她已52岁。
俩人燕好一生,夫唱妇随,却在一夕之间,婚姻倾覆。
仲秋节前夜,丈夫坐在客厅沙发上,垂着头告知她,已在外与人有了私生子,女方即将临盆。
多讽刺。少来夫妻老来伴,而他,是老来得子,然后去伴别的女人。
王姨三天三夜没合眼,精神几近崩溃。
接下来的日子,与影视剧无异。争吵、撕扯、破口大骂。男人自知理亏,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只求速离,因小三着急合法生子。
35年同床共枕患难与共又如何,一朝情尽,恩断义绝。
王姨一夜苍老,迅速消瘦。
后来她告诉我们,那期间,她不眠不休地准备了几套方案:
1、找小三谈判,出一笔钱,让她远走高飞,永远不准出现。
2、耗着不离,即使婚姻名存实亡,也不能让他们名正言顺地生孩子做夫妻。
3、撕破脸皮做泼妇,让一对狗男女身败名裂臭名昭著。
......
那段时日她一腔仇恨无处安放,甚至想过不惜用极端手段,鱼死网破,血债血偿。
她说,我五十多的人了,大不了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怕什么。
而三个月后的某天,王姨接到一个电话。
是她老闺蜜的亲属打来的。
当王姨匆匆赶到医院,闺蜜已被送往太平间。
老闺蜜的家属哭着告诉王姨,她独自在家突发心肌梗塞,丈夫外出前后不过一小时,回家发现,她已倒在洗手间,手上沾着水,盆里还有两件未洗完的衣服。
王姨颤抖着掀开蒙在闺蜜身上的白床单。她最好的老姐妹,年仅50岁,连一句话都来不及留。一周之前,她们还聚在一起,讨论退休后跳不跳广场舞,报不报摄影班,儿女们未来的婚事如何操办,以后帮不帮晚辈带孩子.....
办完老闺蜜的后事,王姨放弃了原定的报复。
她理清头绪,聘请专业律师,与男人做了最终谈判,男方最后同意净身出户。
王姨说,她是在看到闺蜜遗容的那一刻了悟的。
离婚算什么?能健康地活着,就是最大的幸运和资本。
负心人,只需让他滚。无法原谅的,就抽身。
在生死面前,这些都是狗屁。
纵然人生各有辛酸,人最大的勇敢不是不怕死,而是能在任何遭遇里好好活下去。
03
迄今为止,对我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经历,是妈妈弥留之际,我在医院的那几天。
那时妈妈已深度昏迷,护士破例让我进重症监护室陪护。
ICU里共六张床,每个床上都躺着一个重症病人。身上插满管子、呼吸机、监护仪。我在床前握着妈妈的手,抬头看着面前这六个昏迷的男女,突然懂得,什么叫无常。
人生一世,不到死,都不是终点。
妈妈走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没有回过神。每天匆匆上班下班,直到一个起风的深秋傍晚,我走在小区的马路对面,车灯流曳,寒意四起。我才真正意识到,那个天天傍晚带着儿子在小区门口长椅上等我回家的人,真的不在了。
后来我彻底抛弃了原有的生活状态,去做了很多事,很多我早就想过却一直没有付诸行动的事。
升职、加薪、旅行、开公众号、写作、出书......每当取得一点成就,我都会想,妈妈看到我这样,应该会高兴的吧。
她没有留给我任何话。
所以我更加知道,此生的每一天,我都不会再让自己有遗憾。
今年清明,读到一首南宋高翥的诗: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人生朝露,逝者如斯。生命如飞火流萤。
当那些熟悉的、深爱的人,被命运从我们身边抽离,强行带走之后,令我们重新探索和思考,对生命有更深度的认知和体验。这是比痛彻心扉更有价值的事。
这是他们给我们的死亡教育。
从此不空耗,不辜负,不恐惧。
若你能去墓地静坐片刻,就会懂得,那里才是最好的教育基地。
我们这些活得纷乱急切又焦虑的人,带着无法平复难以了断的烦恼,到故人墓前,隔着一抔黄土,静心思量。
我们唯一的幸运在于,还有机会,以墓地为起点,重新活过。
哪些值不值,什么要不要,自此明了。
就像看完一部灾难片后的宽慰,也如同一场恶梦醒来时的庆幸——
还好,我们尚有机会,一切还来得及。
桃花的话:
我自小很胆小,恐惧死亡,害怕医院。在经历了亲人离世之后,才渐渐有了生死观。
后来我知道,许多人跟我一样,在亲历生死之后,一夜成长。
活着的人,要更好的活着。死去的人,教会了我们如何珍惜。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感悟,愿你能来与我说说。
※作者简介:李爱玲:情感作家,职场女性,80后妈妈。在夜里写字,关于女人、情爱、独立和改变。微博@李爱玲的桃花马。微信公众号:桃花马上石榴裙(ID:taohuama2015),新书《你才是自己的过来人》热销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