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1、白话:振兴天下有三个重点(仪礼、制度、考文),这里要真正的做到无错、少错。上位的人,虽然很好,但无法法考据;没有证据的,使人不相信,一般人们不会照这个办法走的。下位的人,虽然很好,但不值得人们尊重信服,不信服一般人们也不会跟这个路线走。所以君子的学问道德修养,从本身心上做好,也使一般人们也能得到好处,考察到夏商周三代的做法而没有背谬(不背谬利天下的原则),立于天地之间而没有悖乱,在神秘的那面实际求证,流传于百代有大圣人出现,此理也是吻合真理的。在神秘的那面实际求证,这是知道天理;流传于百代有大圣人出现,此理也是吻合真理的,这是知道人意。所以,做的行为、事情永远能给天下人原则标准,给后来人效法,说的话能成为天下法则;在远处有威望,在近处也不使人厌恶。诗说:在那里没有人憎恶,在这里没有人厌烦,日日夜夜都在道中行,永远保持文化高明的声望。修养没有达到这个程度,想要万古留名、万古流传,不可能的。
孔子推崇尧舜之道的精神,效法文王、武王的文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两方面像这个天地一样,包含万有、载育万有,靠他盖覆;又像春夏秋冬交错运行,如太阳、月亮互相交代。万物一起生长而互不妨害,道路同时并行而互不冲突。小的德行如河水一样长流不息,大的德行使万物敦厚纯朴。这就是天地的伟大之处啊!(表扬孔子的广告词而已,不必认真)
唯有天下那做到至诚的圣人,才能有绝顶的聪明,绝顶的智慧,才能到达如此;胸襟宽大、温和厚道,能够包罗万象;刚劲图强、大勇决断,能把握住的中心;无私无邪、念念至诚,才能内外至正的好状态;文化道理精细逻辑,才能分别一切的是非善恶。智慧如源泉一样无穷无尽,如深渊一样深不见底,如泉水一样源源而来,随时随地那个智慧道德境界爆发。使人们看见而不敢不敬,对他肃然起敬,说的话别人会信仰,做的事都是人们欢迎、同意的。名声洋溢在中华大地上,并传播到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凡是船和车辆到达的地方,凡是人们所能走通的地方,凡是天空所覆盖的地方,凡是大地所能承载的地方,凡是太阳月亮所能照耀到的地方,凡是霜和露所坠落的地方,凡是有血气的人,没有不尊敬的,可以与天相匹配。(理想状态吹捧,不必认真)
唯有天下至诚之道的人,能够修天下之大道,见到人性本来,晓得宇宙间的化生万物。修道这个事哪里有个依靠啊?恳切真诚就是相互亲爱,深不可测回旋往复就是供万物生存的空气的大气层,浩瀚广博等齐于天。如果不坚定专一于明察事理,明白道理,通达明智,有智慧,能通达天的规律的人,有谁能够知道呢?(没有什么好看的,不必认真)
《诗经》说:“身穿锦绣衣服,外面罩件套衫。”这是为了避免锦衣花纹大显露,所以,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个人的道显露无遗而日益消亡。君子的道,平淡而有意味,简略而有文采,温和而有条理,由近知远,由风知源,由微知显,这样,就可以进入道德的境界了。 《诗经》说:“潜藏虽然很深,但也会很明显的。”所以君子自我反省没有愧疚,没有恶念头存于心志之中。君于的德行之所以高于一般人,大概就是在这些不被人看见的地方吧? 《诗经》说:“看你独自在室内的时候,是不是能无愧于神明。”所以,君子就是在没做什么事的时候也是恭敬的,就是在没有对人说什么的时候也是信实的。 《诗经》说:“进奉诚心,感通神灵。肃穆无言,没有争执。”所以,君子不用赏赐,老百姓也会互相对勉;不用发怒,老百姓也会很畏惧。 《诗经》说,“弘扬那德行啊,诸侯们都来效法。”所以,君子笃实恭敬就能使天下太平。 《诗经》说:“我怀有光明的品德,不用厉声厉色。”孔子说:“用厉声厉色去教育老百姓,是最拙劣的行为。” 《诗经》说:“德行轻如毫毛。”轻如毫毛还是有物可比拟。“上天所承载的,既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啊!(直接复制来的,没有自己翻译)
2、天文、地理、万有意是做学问的路子,万有意什么呢?就是人意啊、人性,社会性、心理学等,包括动物学之类的。上面所说的重点是需要谨慎的,就跟做事情一样,有些事情可以多尝试,有些事情不行,一个错误,就是大灾难,马虎不得。所以,就算树立偶像也要讲究证据,没有证据不行的;就像一个文学作家,你要有好的文学作品,能够对于社会有好的导向,这才能树立标杆。
3、中庸最重要的中和、天命谓性、率性谓道、修道谓教、至诚等都在前面说了。但是,因为这本书有很多夹杂的部分,属于后世的手脚,难免会有很多广告词,这些东西看看就行,不必认真。
4、任何研究传统学问的,我认为在英文上,还有白话文上,要有一定的成就。实际上中国的传统学问,并没有那么强,只是有一套系统,经过长久的完善而已。不必过分夸大,当今社会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白话文与英文做学问,这俩点做好,比什么都强。就算不研究学问,文化的,把人做好也是不错的;做人好、做事对,也是高深学问,还不是读书可能轻易学到的。
5、任何经典,都不是拿来当广告,和美文看的。讲究实学,能够用到,能够有好效果;中庸来说,可以是一本解释易经的文章。里面所说的东西,在宗教上很多时候都能用得到,但不代表他就是效果最好的;知道古学问是为了有利于当今,或者为了兴趣。不管是什么目的,不必当做什么高尚的行为,当做普通的求知行为即可。
6、真理是经得住推敲的,不能盲目的迷信,就算是圣经也要被不断地人推敲,才能实用他的价值。任何不能被推敲、不敢被推敲的,都不能算是经典。不被打磨的刀,怎么能是锋利的刀?不被磨砺的人,也成不了能伸能屈的强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