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辩论中利弊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辩论中利弊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作者: Jerry汪 | 来源:发表于2016-11-16 10:16 被阅读13059次

    导语:辩论中常常听见辩手说到“标准”这个词,但是很多人只知道“标准”这个词,而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辩论中利弊比较如何判定胜负?为什么辩论中利弊比较需要标准?标准是什么?标准又从何而来?标准之间该怎么比较?

    所有的辩题都需要进行利弊比较,利弊比较已经成为辩论的必经环节。抛去动不动就讨论“利大于弊/弊大于利”的价值类辩题,政策类辩题也有“损益比”这比较的一环。能够在细微的比较之中占得先机,是优秀辩手必备的素质。

    辩论中利弊比较是如何判定胜负的?

    在利弊比较的辩题中判定胜负,要根据不同的比赛结果进行不同的判定。在我个人的评判经验看来,辩论比赛的结果一般来说分为以下四种:

    1.论点成立/不成立

    这一情况以新生为主,主要表现为自己的论点都没讲清楚。这种情况下哪方论证清楚了哪方获胜,如果双方都没论证清楚,评委就从论点质量(准备数据、逻辑链的完整度)以及场上表现进行评判。场上表现和论点质量评分各占一半。

    2.己方论点论述成立,成功攻破/未能成功攻破对方论点

    这一情况较为普遍。如果一方攻破一方未攻破,自然攻破的一方胜出。如果是双方互破,证明双方论点均存在问题,那就从场上表现来进行评判。如哪方时间控制好,剩余时间更多;哪方论述表现更加精彩等。互破的情况下不建议参考论点进行裁决,因为双方论点都有问题,表述某一方论点更好很容易惹得一身骚,被人指责为“依据评委心证裁决”。我个人在裁判时会考虑到论点质量,给论点20%左右的评分权重。(这里的确是我的个人心证,因为作为一个极为看中论点的裁判,我一直鼓励辩手提出高质量的论点。再加上我个人点评时还能镇住场子,所以会加一点私货。。)

    另一种情况是,双方各自论证了己方论点,都未能攻破对方论点。这种情况下我个人都是参考论点进行裁决,同时会给场上表现部分权重,论点/表现比例大概为7:3。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判定哪方论点更好呢?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①是否援引权威科学证据,如学术期刊、论文报告等;②是否有完整、权威数据进行说明,如国家统计局数据或论文报告引用的数据;③是否援引真实先例,如某些政策在某些地区实施有良好效果等;④其他经得起推敲的论证证据;⑤逻辑链完整自洽。

    3.论点论述成立,而价值得证/不得证

    如果双方论述都成立且未被攻破,一方价值得证的情况下,就算价值得证的那方被压着打,依旧判价值得证的那方胜出。这一环节100%根据论点做出裁决。

    这就好比正反双方在往一个天平里扔砝码,正方采用“一个托马斯全旋后接360°转体后空翻720°接屈体两周半”这种难度系数10以上的动作华丽丽地往天平里扔三四个砝码,反方扔出一个比三四个砝码都重的砝码,那反方就赢了呀。

    毕竟,辩论赛是以论点为基础的比赛。

    如何判定一个论点是否有价值呢?

    这就需要“标准”了,唯有标准是证明某个论点更有价值的标尺。

    4.双方论点都成立,还各自提出了标准,怎么办?

    凉拌。

    如果双方都提出了标准,就看哪一方的标准能够说服评委了。一场比赛如果进行到这样的环节,可以说是高手对决,双方都会比拼哪一方的标准能说服人,作为评委只要做到不预设立场,随心评判即可。

    为什么辩论中利弊比较需要标准?

    因为利弊原本就是主观的,利弊的多少因人而异。脱离了“群体”谈利弊,论点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算能够论证出来也没什么意义。你只能论证论点的成立,却无法论证价值的多寡。一块高热量披萨对于营养不良的孩子而言利大于弊,对于一个正在减肥的妹子而言却是弊大于利。不同群体的价值点不同,衡量利弊的标准自然也就不同。

    标准是什么?

    标准是价值点。

    更进一步说,在辩题中,标准是某个群体的价值点。

    如:安乐死应不应该合法化?辩题中,不同群体的价值点就不一样。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安乐死作为一项政策,衡量应不应该去做的标准是:它是不是这个社会问题的最优解。因此才有“需根解损”作为最优解的分析工具。对于快临终却又无比痛苦的老人们而言,他们的标准是:能不能解决他们临终时的痛苦。至于投入产出比这方面,他们并不特别在乎。

    双方价值点不同,对事物价值的衡量就天差地别。

    标准从何而来?

    标准又不是价值点。

    更进一步说,标准是基于群体的价值点的洞见。

    洞见是什么呢?

    洞见,是由洞察得来的独家高明的见解,是结论。它告诉人们真正的价值点是什么。

    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消费者的价值点是“更快的马”,但是这并不是他们真正的需求,他们的需求是“更快的代步工具”,只不过描述成了“更快的马”。亨利福特洞察到了人们真正的需求,才成为了“汽车大王”。乔布斯的iPhone也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见的产物。

    以上说的都是商业,辩题里的洞见又是什么呢?

    以:“安乐死应不应该合法化”为例,那些想要安乐死的老人而言,他们的需求是安乐死,能够解决临终的痛苦。一般的辩手就按照这个标准来操作了。但是,他们的需求真的是这个?

    如果仅仅是为了解决临终的痛苦,那一直使用镇痛剂不就行了?他们真的是怕临终的身体上的疼痛么?如果是为了所谓的临终关怀,那就建立临终关怀看护院呗,为什么非要是安乐死呢?

    既然这和病痛、无人照料无关,那又和什么有关?

    让我们站在一个将死之人的立场上想想,如果可以安乐死,那你会怎么做呢?是不是会选个日子和亲朋好友见面,在不打扰任何人的前提下安静离世?

    那这样的选择,满足了将死之人的什么?

    电影《入殓师》讲述的是逝者的亲属委托入殓师给逝者妆点,让人们最后见到的遗容和往常一样健康美丽。汉武帝爱妃李夫人在病重时坚决不让皇帝见到自己备受摧残的容颜,希望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形象依旧是往常靓丽的样子。

    对比一下没有安乐死的情况,身边的人一定会看到自己被病痛摧残的不成人形。24小时接受看护,可能还会大小便失禁。或许看护的人不会有丝毫的怨言,但是病重的人心里真的毫无芥蒂么?

    他们选择安乐死,并不是害怕痛苦、不想破财。

    他们只是想保住风烛残年的生命里,最后一点体面和尊严。

    这才是他们真正的诉求。这便是我对于这个辩题正方立场的洞见,这个洞见,便是正方的判定标准。

    至于反方所说推进难,实施不容易,站在政策制定者的角度的确是很好的理由。

    但是,价值类辩论,比的就是谁能抢夺评委心中标准的地位。谁能抢到谁就占据了赢面。

    基于价值点的洞见又从何得出呢?

    1.明确辩题的背景

    辩手首先要问自己的是:为什么会产生这个辩题?

    例如“应不应该鼓励年轻人去大城市闯荡”。这个辩题会产生,是因为有年轻人打算出去/不去大城市闯荡的决定,他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于是便询问他人。

    2.明确辩题相关的群体,选择出最重要的那个群体

    辩题里的群体有两种,一种是年轻人,另一种是需要鼓励/不鼓励年轻人的群体们。后一种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家长、可以是同学、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路过这个年轻人恰巧被问到的路人甲。

    这么多群体,哪个最重要呢?我的建议是,选择利益相关最大的群体。

    3.明确辩题讨论的是什么

    辩题说的是一个措施?一个态度?一个倾向?一个道理?一个建议?还是什么?

    4.明确辩题中,最重要群体背后真正的利益。

    去大城市闯荡,是一个年轻人的人生选择。“鼓励”意味着支持、建议。也就是说鼓励年轻人的群体,认为去大城市闯荡是一个年轻人应该做出的人生选择。那为何这是年轻人一定要做出的选择呢?

    先不要着急寻找利弊,先静下来想一想,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意味着什么呢?

    那肯定意味着做出选择的人,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过得更加幸福。

    如果我喜欢大城市的生活,那选择去大城市是对的,我要是不喜欢大城市的生活,为什么也得去大城市闯荡呢?

    因为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过得更加幸福的前提条件是——你有能力拥有这样的生活。

    这就是为什么你应该去大城市。

    大城市环境差、竞争激烈、房价高、几乎没办法让人留下来,这确实是大城市的问题。但是经历过大城市的腥风血雨,能力提升了的你自然不用担心回到小城市后无法把握自己的生活。大城市或许不是你想要的生活,但是,大城市闯荡后你能保证自己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过得更加幸福。

    这便是辩题中,正方的标准。

    标准推演开,就是辩题的切入点。

    标准之间如何比较?

    首先看群体,这个群体是不是最重要的。

    其次看洞见,这个洞见是不是真正的价值点。

    如果说群体是一样的,洞见各有各的道理。那时就只能祝各位好运了,最后比拼的就是说服技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辩论中利弊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tr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