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学习王煜全老师的全球创新260讲,在季度复盘中,王老师提出了要活在未来的观点,让我想起来李笑来老师在财富自由专栏中提到的“活在未来”,于是再次复习了笑来老师的专栏,结合两个老师的观点进行了一些思考,分享给大家,迫于要交作业,今天先做部分的总结,明天再补上剩下的内容思考:
活在未来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直接回顾笑来老师活在未来的方法:
1、你对未来有个预测;
2、那个预测需要时间才能得到结果;
3、你笃信你的预测是正确的;
4、于是你提前按照那个预测的结果行动、思考、选择;
5、你终将走到那个结果出现的时刻;
6、最终证明你的预测是正确的;
7、那么,由于你提前按未来正确的结果行动、选择、思考,于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你的生活中的一部分,尤其是思维,就是“活在未来”。
这是多么显而易见又简单的方法论啊,我早就已经知道,可为什么我的生活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呢?学习了王煜全老师的文章后,我恍然大悟:
原来我的第一点能力就没有锻炼起来:对未来的预测能力!如果没有预测能力,根本就不敢去做选择,只能随大流,这是多磨可怕的意见事情,如果能对未来,哪怕是明天,做一个预测,那么后面的6个步骤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就算预测错了,活在了错误的未来,做选择也比随大流更好!只要控制好自己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就算错了,也能保证自己还能生活,但如果连预测和选择都不敢做,那么也就是“那样的活着”而已,生命将黯然失色,毫无激情可言。
关于活在未来,王煜全老师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更加的具体:
就是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放在对未来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如说:你打工挣钱,如果是利用你已有的技能,既学不到更多的新技能,也不能积累资源和信用,那就只能活在现在。如果你做的事情是眼看就要被淘汰的事情,那就是活在过去。
在列举反面例子之后,王老师提出了正面的几个方法:
首先是:如何判断趋势?
变化是有规律的:社会是由需求造就的,需求并不直接对应技术,未来的需求等于永恒的人性乘以技术对人性的改变。技术对人性正在形成放大、缩小、扭曲、还原等改变,所以从人性的基础出发去研究技术如何去改变,就能对未来有更深的了解。
关于这一点,我们要向巴菲特学习,回归生活,观察生活,习得生活的智慧,了解人性的需求、社会的需求。
看产业,要学会判断产业处于什么时期:
趋势最后被社会所接受,要经过科技、产品(应用)、市场、社会和扩散这样的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都不同,一般来说出现科技突破后,再结合产品产业链的研究以及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还是能够做出比较初略的时间判断的。总的来说,就是要结合技术和社会需求来判断产业趋势。
我们007的战友,都信奉终身学习,但是这个说法不全面:
知识在爆炸性地增长,新东西太多了,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学也学不过来,而且越学越焦虑,所以核心是学什么。
即使听了一堆过去的掌故,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未必对未来有用,另外没有足够的批判性思维做基础,学习零碎的认知升级的道理没啥益处。甚至包括读书,因为如果你缺乏相关的知识背景,又不具备批判性,书的系统性又很强,所以你往往会被书欺骗,也就是书中的问题,你读不出来,只好照单全收,然而有可能是错误的。
另外,即使是系统地学习有用的东西,如果不能学以致用,学习效果也不好。但学以致用是要有时间的,所以我们的学习应该对我们的未来有用,而不是立刻眼前就有用。
未来有三种:
短期的未来,就是把你的能力、资源和信用最大化变现的未来,它背后考研的是你对应用的理解。
中期的未来:是最大化优势叠加,形成更大优势的未来,他背后考验的是你对技术的理解。
长期的未来,是建造自己的能力、资源、信用优势的未来,它背后考验的其实是你对社会发展的理解。
短期的机会不太大,长期的又未必能坚持,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中期的未来,也就是3到5年之后会成为现实的那个未来。
中期未来最重要的是把握行业变革的能力,需要对技术有充分的理解,要活在中期的未来里,我们需要聚焦在最有机会,同时自己最熟悉的产业里。要具备三种能力:
1、判断产业未来的能力。
2、开发出未来需要的相应技能的能力。
3、掌握未来势能的能力。
要活在未来,锻炼的就是别人没看清,自己不光先看清还要先行动的能力。
提醒:在中国成就事业,要做到潮流没来的时候耐得住寂寞,潮流来的时候压得住冲动,因为潮流来了,你正好在潮流里,不代表你已经成功了,只说明你可以利用这个潮流积蓄更大的能量才能走得更远。潮流来了,更重要的是兢兢业业,把业务做实才行。
判断未来的行业机会分为三个层次:
1、行业内的技术带来的变化;
2、行业外的技术带来的整体变化;
3、社会需求带来的变化。
未来以后需要什么技能呢?
在人工智能时代,三种能力是不可替代的:
1、创新力;2、连接力;3、领导力。
如果你是技术开发人员:应该尽量掌握未来有需要的技术,认识这方面的高手。
如果你是市场人员:要尽量了解技术能做什么,并且去预测本行业的市场格局变化,做出相应的准备,同时去更多地结识那些本行业的技术高手。
如果你有很丰富的行业经验:要找到行业的痛点,并且利用新技术来解决问题。
如果你是管理者或者行业分析员:应该尽量明确的阐述清楚行业的问题,以及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然后利用一切机会去布道,这就是我们说的如何变成未来的创新者、连接者和领导者。
结合我自己所处的金融业,有几个事情是我需要做的:
1、我并不纯粹属于王老师说的那四种人,我给我的定位是,市场人员、分析人员和有一定经验的管理者。
2、了解行业内外的技术变化,分析这些技术变化会给金融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一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出现,使得我们传统的贷款审查审批流程变得十分低效,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才能提高竞争力,不被淘汰。但,人工智能的关键在于数据来源,我们国家在数据来源这个基础设施做得还很初级,这也就是那么多银行推出的所谓“快贷”产品,都是基于工资卡、信用记录、公积金等数据做出的审批模型。如果我能细分一个行业,找到一个对某一个群体有大量数据的政府部门、或者大公司跟他合作,然后设计出一个模型,是不是能够拓展这个市场的客户群体?
二是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对金融业的冲击。
我倒是认为作为交易货币功能的区块链技术,中期内不会对现有的法币有太大的影响,主要原因还是国家意志的存在,只要国家的定位没有改变,或者这一波逆全球化的浪潮还没有退去,比特币替代不了法币,毕竟如果法币消失了,主权政府的一大调控工具就消失了,也就是凯尔斯主义的消失,3-5年内还不具备条件。如果某个国家,或者联盟,经济的个体都发展得很成熟,自我调节的机制也完善了,倒是有可能由国家牵头发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法定货币,这种情况下,政府职能部门有可能就变成矿工了。这是我的不成熟的设想,有很多地方逻辑还存在问题。
但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肯定会对金融业产生深远的影响。现在的商业银行,主要的功能就是资金融通,也就是把资金所有者和需求者连接在一起,从中获取利差,这是商业银行目前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是以后就很不一样了,当区块链技术跟现在的互联网一样成为基础设施时,每个人的信用状况、资金用途,合同的上下游都非常透明,银行作为资金中介的功能可能完全没有必要,那么商业银行能做什么?我想是不是可以通过合作,搭建区块链的基础设施,通过为资金所有者提供服务而收取服务费?毕竟银行还是有信用背书能力的,当银行提供的这些信息和服务帮助资金所有者获得收益时,资本的内在动力,会推动资金不断的涌入,当然要警惕P2P网贷的老路。
3、找到行业的痛点,并寻找可能的解决技术。
金融也的痛点实在太多,比较集中的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效率低下。要跟先进的管理者和技术高手探讨,有没有可行的技术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哪怕是部分解决,说不定就成就了一个事业?如果已经有了相应的技术,那什么是瓶颈?有没有可能解决,市面上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企业?这就是所谓的整合能力,说的野心有点大,我们普通人不一定都要创业,但是培养一下自己的圈子,了解行业发展的趋势,做一些投资还是可以的,最基本的,还可以据此来选择自己就业的公司。
4、做未来趋势的宣传者。
有很多趋势,我们看到了,但是自己的资源有限,无法去实施,那么可以在跟公司的高层,跟有足够资源的人去宣传,最基本的也可以把自己的观点放在网上,让有资源的人去接受,并推动社会的发展。如果你的观点得到公司高层的认可,并实施改变了公司,那么恭喜你,你很有可能成为管理者和领导者;如果你只是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也有可能是你自己的营销方式,至少可以不断印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
正如王老师所说:最重要的是心态,未来刚出现的时候,必然是不完美的,不要成为批评者,而要成为未来的建设者。
要学会找到自己的圈子,学会建立自己的生态,找到那些和自己互补的长板,才能成就事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