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花开时节
栀子花又开了。
采两朵摆案前,能淡去琐事纷扰,平添喜悦之心。
素雅的色,凝脂的花瓣清丽成姿;冷冽的香,幽娴淡然磊落不俗。
单朵的,婉约雅致;成簇的,星星点点自带光华。
偏爱此花,热闹似又遗世独立,清冷似又疏而不离,自有几分入世出尘的禅意。
也喜栀子花的花语“永恒的爱与约定”。
爱天地,爱世间,爱万物,爱家人,爱自己。
爱,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02. 觉悟
花期到了,也昭示着2018年过了快一半了。
这小半年,事情一桩接一桩,似乎没有喘息的时间。
心智被琐事所占,无闲心于其它,经常下班后仍然困在一桩一桩的事情里。
也一鼓作气啃掉了很多难啃的骨头;但难题仍颇多,看到问题所在却需时日来解。
规划好的,也不一定能如期推进,总要经历反复,大量协调也耗费了诸多精力和耐心。
有段时期烦闷异常情绪脾气见长。幸尚存理智,明白需调整状态,慢慢能做到隐而不发,自我消化。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工作也犹如一门艺术,用力过猛,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回首来看,如将这小半年拆成一个个镜头,镜头里的我,把自己过成了油锅上的蚂蚁。
这也是单调的小半年,没有学习输入没有真正心理放松时刻。
无舒然之态,无从容之姿。
而四季如花期轮回,人行犹可复,过去的小半年岁月,哪可追?
爱家人,爱自己,都成妄语。
03. 隐士之心,当有大爱之情怀
古曰: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已许久未读书,早心生愧疚。
周末下午一目十行翻阅完《空谷幽兰》,一本探访终南山隐士之书,亦是作者长途跋涉、翻山越岭的终南山探寻之路,只是对中国有着几十年隐士传统文化的追溯,竟为美国人所写。
书中信奉修行之道的隐士者们,承受着孤独甚至饥寒交迫,以茅棚栖居于僻静无人之处,只为修禅问道,他们寻求的“道”,就是我们生于斯、回归于斯的“无”。他们的目标就是要与自然的过程融为一体。
隐士者们除了山之外,只需一些泥土,几把茅草,一块瓜田,数株茶树,一篱菊花……真正一箪食,一瓢饮,几十年看破红尘、避世隐居,长伴青灯古佛之清苦而恪遵戒律修行。
一直对于宗教信仰抱有敬畏之心。
且不说贫寒清苦,要弃红尘琐事,斩世间情爱,忍抛家弃子,割断父母之望、夫妻之爱、儿女之情,需要怎样的决绝和信念。
弘一法师出家后回答苦苦挽留的妻子“请告诉我什么是爱”时,法师答:爱,就是慈悲。
每次想起,都不禁心有戚戚然。
大师们信仰的爱,或修行问禅,或传经诵道,或普度众生,无私无情却是大爱情怀。
而常人,常怀悲悯之心,爱所爱之人,惜应惜之事,尝尽爱恨贪嗔痴后的觉醒,亦可谓是另一种修行。
世间甚好,你们甚好,便是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