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了,更近了,离小尘老师约定的时间,明天就是这第一篇的最后一天。可我呢?心里还没有半点着落。
7月底,小尘老师又发起了一个一年挑战一本书的活动,为此单独又建了一个群,把她发起“挑战300天一起写”以来连续三年挑战成功的老师和张文质老师写作研修班的优秀学员邀请了近来,号召大家再挑战“围绕一个主题或框架,每周一篇2000字以上的文章,一年时间可累积10多万字,完成一本书”。我一看这内容,都没敢回复,因为我不知道我有没有这个勇气。
说句实话,连续三年的“一起写吧挑战300天”活动我能成功,是因为我写东西从没有个主题,想起啥来写啥。有时当天有啥可写就使劲写,若一天下来还没找到素材,那晚上就搜肠刮肚,然后绞尽脑汁地胡乱写,所以成器的不成器的,我凑字数凑篇数,为的就是能直接参加地上教育行走。那三次挑战活动的写是每天不少于500字,每月有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精品文。可如今,小尘老师再提高一下要求,是每周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围绕自己定的主题的文章,这可不大好办。
刀哥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也无数次地听别人说过你的心在哪里,你的成功就在哪里,或者你只要一直坚定信念,就必然会吸引这方面的磁场。问题是,我没有出书的想法。原本以为出书的人必定是作家或者大人物,可近年来发现并非非得是大人物才能出书,一线的老师的优秀教育教学经验也可以写成书,可问题是这样的经验我有吗?我自认自参加工作以来,我确是很认真地教学,也曾经在同事中脱颖,可是我只是凭着自己的性情工作,并没有特别成功的经验可成系统以推广。我做事并不肯在一个方面坚持,我教学的兴趣是不断尝试新的东西,所以即使在我尝试的领域有点小成绩,但也缺乏一以贯之,所以终究是普通老师一个。因此,出书不出书的暂且不管,就单说这一年50多个星期每周一篇2000字的主题文章,我围绕的主题该是啥呢?我这几天一直在翻来覆去地想,可就是感觉没有。
以前对工作缺乏写的意识,自2019年夏天听了管建刚老师的作文专场后,我有写的自律了,于是我把以前写的工作随笔拿出来看,却仍然毫无头绪。
做事从来没有规划的人难以成功。我五十多岁的年龄了,还要不要再规划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我要是出书该是起个什么作用?我有没有这个能力?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所以心里矛盾,也焦虑,我该怎么办?明天是第一篇2000字文章的最后一天,我该拿出一篇什么样的文章来?我到现在心里也不能确定。
做了那么多,可是积累的经验真不系统,真不算多。跟不跟?我要往出书的事上想吗?我这种普通人能出书吗?
此时,想来想去,还是先跟一跟吧,跟一程是一程,借这个机会再逼一逼自己,成长有时候也是逼出来的,就像王弯弯老师说的。
跟着走走吧,不成书成长也好,“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说不定逼一逼自己就让自己做事有点计划性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