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书笔记19 ▏读、学、研《鬼谷子》到底有什么意义?

听书笔记19 ▏读、学、研《鬼谷子》到底有什么意义?

作者: 布衣向儒 | 来源:发表于2023-05-08 22:31 被阅读0次

没有读过《鬼谷子》的人或许会问,《鬼谷子》真有那么好看吗?这书是讲什么的?读它到底有什么意义?

而读过的人见仁见智,各执一词。有人说是研究谋略的,有人说是研究人心与人性的,还有人说可以提高口才辩论能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妨一起分享一个历史故事,从中或许我们寻找答案有所启发。

秦末陈胜的小兄弟武臣就遇到了这么一件头疼大事。

对,陈胜就是在大泽乡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那个陈胜,自打创业以后,陈胜就寻思着要多占点老赢家的地盘。于是乎,派出了属下武臣去攻打赵地,也就是曾经的赵国。

武臣领命,便带着5000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处罚的。从数量上看,很显然武臣并没有太多人马,没有太大优势。不过他还是很给力的,赵国拢共三十多座城池,武城硬是带着5000个兄弟攻城略地,打下来了十来座城池,虽然一半都还没到。

这时候,武臣算了笔账,手下人马已经折损过半,要是再这么打下去,看来是完成不了任务了。怎么办呢?

这时候,武臣居然走运了,范阳城里出了个天才。此人在纵横家实力排行榜,稳坐前十,他是谁呢?

蒯彻。

是的,这位大爷后来辅佐了另一个兵家大神韩信。

不过呢,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他早就上线了。比如,这一次蒯彻出马,决定顺应时势,干点大事。

那日,蒯彻走进了范阳县令的府邸,见到范阳县令开口就说:大人,我听说你要死了,特意来给你送终的。原话是:窃闻公之将死,故吊。

看官,你会不会笑出猪叫?什么纵横家,果然浪得虚名,居然这么不会说话。

莫急,好戏在后头。要说这蒯彻确实不是一般人,他或许还真学过算命。譬如他后来游说韩信时就说:我会算命。这话怎么讲呢?

比如,算命先生习惯会对主顾说这么一句话:我见你印堂发黑,恐有血光之灾啊。且不管算命先生这话是真是假,主顾一定会被吓一跳。紧接着是啥呢?好奇。

对的,蒯彻就精通其中的奥义。游说的开头,要先吓唬住范阳县令。因为只有这样游戏才有的玩。为嘛呢?

此招,用鬼谷子的话说叫“辞贵奇”,说的话越奇怪越让人匪夷所思就越好,引起了别人的好奇心就意味着有机会能够钩住别人。

其实换成你我是范阳县令,也自然会反问一句:您这是什么意思?果不其然,范阳县令说:

何以吊之?意思是说:本官活的好好的,你这是什么意思呢?为啥要咒我,给我送终?

见话术的效果达到了,蒯彻就说了:十年范阳令,大人您肯定捞了不少吧。捞好处也就算了,秦国的律例非常残忍,您动不动就责罚百姓。大人手里杀过多少人,让多少家庭妻离子散,白发人送黑发人,估计您自己都记不清了吧。您猜范阳城的百姓恨不恨你呢?

蒯彻这一席话,让范阳县令不自觉的咽了下口水,忙回道:本官也是奉朝廷的旨意办事。

蒯彻接着说:现在这个世道,大人也是知道的,谁也不知道明天到底谁当家。如今各路诸侯都纷纷脱离秦廷,背叛秦二世。唯独大人您要在还死守范阳城,逆水行舟,朝不保夕啊。若是武臣攻破范阳城,鄙人怕大人很快就真会看不见早起的太阳了啊。

不过鄙人倒是有一策,不仅可保大人一命,还可保大人荣华富贵。

范阳县令一琢磨,还真是那么回事儿,范阳城里人人恨自己恨的咬牙切齿,万一范阳城破,自己真就离死不远了。于是忙作揖道:望先生指点迷津,救本官一命呐。

蒯彻说:若大人肯投靠武臣,自然能够转祸为福。如今是富贵还是祸患,只在大人一念之间。

范阳县令暗忖:且让他走一回,失败了,我没损失。成功了,我得好处。于是便说:那就有劳先生相助了。

武臣正在军帐中为攻城之事烦心,忽闻侍卫禀报有人拜见,说有攻城之策献上。

来人正是蒯彻。

见到武臣后,蒯彻说:将军攻城略地,肯定很辛苦吧。鄙人斗胆,觉得将军您错了,若将军能听鄙人计策,鄙人只需一纸文书,就可不费一兵一卒,不战而夺下赵地全境。

武臣觉得来人好笑,自己辛辛苦苦伤亡过半才攻下十余座城池,这人居然敢口出狂言,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大获全胜,于是便说道:何谓也。(什么意思啊)

蒯彻说道:范阳县令胆小怕事,贪图钱财。这人是本次计策的切入口。对于纵横家而言,谋略的本质是攻心,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攻人心。

看官,要多说一句,阿信的主业是读鬼谷子的,不是读历史的,之所以读史,是为了读人性、读权谋、读纵横。所以阿信必须打断一下,蒯彻在利用人性的弱点,比如鬼谷子说: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小人容易被恐吓,贪婪的人容易被利诱。指的正是范阳县令这样的人。我怀疑蒯彻兜里就揣着一本《鬼谷子》。

蒯彻接着说:范阳县令现在骑虎难下,他想投降,又怕您和范阳城里的百姓把他给“咔嚓”了,所以这才一直坚守城池。将军可以让我去拉拢他,并且送他件“侯印”作为他的护身符,给他官,给他钱。树立一个典型,让他坐着豪车在燕赵大地上驰骋。如此一来,其他城池守将一看,范阳令这熊样提前投降居然能有那么好的待遇,自然也就各自开城投降了。

武臣觉得不错,采纳了蒯彻的计策。所以结果怎么样呢?果然不战而屈人之兵。

史料记载:不战以城下者三十馀城。

在《孙子兵法·谋攻篇》里有这么一句话: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什么意思呢?兵法有两个层次:不战和鏖战。

说到“不战”自然是指“不战而屈人之兵”,主要是“伐谋”和“伐交”。

说到“鏖战”自然是指攻城略地,全力而战,主要是“伐兵”和“攻城”。

哪一个方法最好呢?相信各位已经会抢答了,自然是“伐谋”和“伐交”。也就是靠谋略和外交手段。

所以孙武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这跟鬼谷子有什么关系呢?纵横家们的专业就是“伐谋”和“伐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书笔记19 ▏读、学、研《鬼谷子》到底有什么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zl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