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夏节又称六月六。阴历六月初六,民间称“炒面节”、“望夏节”、“闺女节” 等,往往是相隔十里(5公里)八里(4公里),风俗就不大一样。
“六月六,晒丝绸”,农历六月六麦收既毕,家家炸油条、油馍头等油食,煮豆汤庆丰收。时入盛夏,雨天多,晒书、晒衣、晒粮,以防书籍虫蠹,衣物粮食发霉。俗云“打完场,乖瞧娘”,新婿携妻带“夏礼”看望岳父母,谓之“望夏”,岳父母也回赠汗巾、扇子和草帽。洛宁这时多走姻亲,称为“瞧夏”,所以又有“瞧夏节”之说。
不管怎样,节日就是吃、玩、走亲戚。而且这些节日都与出嫁的姑娘有关。农村的各家各户,在六月初一至初六其间,都要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款待后再送回婆家。俗语有:“六月六,请姑姑。”“六月六,挂锄勾,叫了大姑叫小姑。”说明六月六这天重视对象的对象应该是妇女。
洛阳的风俗也是重视妇女。是日,新女婿得去看望丈母娘,外孙得去看望外婆,侄女得去看望姑母。偃师风俗有点特别:新女婿看望丈母娘,带的礼物当中,除了蒸馍、油条外,还须带上一对瓠子。
啥叫瓠子?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有的地方称之为蒲瓜。属于葫芦科,藤蔓植物,花白色,果实细长,圆筒形,直径3寸许,食之如冬瓜。这东西长溜溜的样子并不好看,但此日作为礼物,却必须放在最上面。农村人走亲戚,篮子里放礼物,最上面盖毛巾。这毛巾是新崭崭的,盖在上面一来是为了防尘,二来是里面放的啥礼物,遮遮挡挡避免一览无余。可这一天,让一对瓠子如此显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远古之时,西亳高辛氏的女儿,养了一个异物,似狗,名曰盘瓠,机灵勇猛,非常忠诚。时值外敌入侵,城破在即,情势危急。高辛氏许诺说:有能退敌者,愿以女儿嫁之。结果没一人能够退敌,西亳城危在旦夕,高辛氏忧心如焚。正在这时,盘瓠擒敌首来献,城遂解危。
但高辛氏反悔了,认为盘瓠似狗,不具人形,说啥不让女儿与之婚配。而他的女儿却很讲信用,愿与盘瓠结为夫妻。此女讲信用,可钦佩,当地先民就用瓠子象征信用与良缘。直至今日,洛阳当地仍有新婿沿用此习,把瓠子作为“望夏礼”去看望丈母娘的。
这个节日有什么意义呢?
从六月初一到六月六日,麦子已经基本收完。看到辛辛苦苦打下的小麦,运到了麦场,堆成了麦垛,农民们都很高兴,于是到了六月初六,便要再安排一个节日,以示庆祝。
六月六是偶数,六六大顺,吉祥如意。所以偃师旧俗,多于此日举行婚礼,寓意两全其美,成双成对。洛宁规矩,此日要走姻亲,称为“瞧夏”,所以望夏节又有“瞧夏节”之称。而汝阳则于此日以饼干祀于先茔。吉利一带,则把六月初二称为“望夏节”。“六月六,晒丝绸”,也有这一天晒被褥、晒书籍的。大抵到了望夏节,时令进入多雨季节。晒晒被褥书籍,也好防霉防虫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其实,望夏这个节日,就是农村家庭进行亲情和信息交流的活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