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这天,敏红回娘家,被她妈撵出来了。
她不想走,想在这儿过元宵节,并且还想住一晚上,和爸妈妹妹弟弟热闹一下。
这样更不行了!
午饭妈都不让她吃,让她赶紧回婆家去,更不用说住一晚了。
弟弟妹妹都舍不得姐姐走,年里面腊月里姐姐才出嫁,咋就不能在这儿过正月十五了?
他们一反对,妈就板起了脸,轻声吼他们:
小孩子家,懂啥?!这叫规矩,祖宗留下来的,必须遵守!
敏红说:啥规矩,这么不讲道理,刚出嫁就不让我在这儿吃汤圆了?
妈说:想吃汤圆,回你婆家吃去!你们一家人吃汤圆团圆,不是和我们团圆。
以后,你是有家的人了,不能太随便!
赶紧走赶紧走!
看着妈有些不耐烦的样子,她也没办法,只好回家去了。
没想到,她一到家,公婆那是高兴的合不拢嘴,直接夸她妈明事理!
敏红开车刚到家门口,公公听见车响,赶紧出来把大铁门打开,微笑着招呼,让她把车开进院子里。
婆婆听见她回来,也赶紧走出灶屋,笑容满面。看她从车里出来,就笑着说:
敏红,饭做好了,一直等着你回来。你妈真是个明事理的好人!
敏红一听,自己回来吃顿饭,跟妈有啥关系?婆婆咋夸起她来?
敏红吃着饭,心里想着,妈说那规矩,有啥意思?
今天回来吃饭,公婆咋这么高兴?往日也没这样满面春风啊?
她不好意思问公婆,仔细想想,出嫁的闺女为啥不能在娘家过元宵节。可能是自己出嫁了,和老公一家组成了一个新家庭,不能和娘家一家人团圆了吧。
过了正月十五,再回去问问妈,到底是啥意思,公婆咋恁高兴。
晚上,她从自己卧室里出来,听见婆婆跟公公说:
咱俩有福气,儿子遇见好丈母娘了。今天,我还以为敏红妈不懂规矩,让她在那儿吃饭,在那儿过夜呢。
上午时候,她说回娘家,还说今晚不回来了,我心里一直不舒服。年轻人不懂礼节规矩,刚结婚,我也不好意思说。
要是真遇见那混蛋糊涂的亲家妈,你说咱们啥办法?遭歪了也没法说。
现在人说新事新办,踢除老规矩。他们不知道老规矩是文化传承,哪能轻易就剔除了?
没有老年人怂恿和指点,很多年轻人都不在乎。
咱们幸运,遇到这样懂规矩明事理的亲家,以后日子过得顺当多了。
敏红听了婆婆的话,心里一直疑惑,妈为啥不让自己吃饭不让住下,现在有点儿明白了。这是文化传承,祖辈们留下来的。
但是,到底为啥有这规矩,自己不明白。
公婆二人都是退休老教师,对祖宗规矩看来特别重视,妈也跟他们一样。
过两天,回去问问妈。
没想到,回娘家一问妈,她竟然哭起来。
这是咋回事?
妈说:
闺女啊,那样的错,妈一辈子也不会犯!
要是撞到钉子上,那是家人阴阳两隔,那是亲人永别,那是再也不见啊!
不懂规矩撞在钉子上,那是嘴八卦,是标签,一辈子按在你心里,贴到你头上了。
哪个爹娘,不想孩子一家人和和睦睦平平安安呢?
说着,她不知道咋那么痛,失声痛哭起来了。
敏红慌了,这到底咋回事?一个破规矩自己也听话了,咋惹妈悲痛起来了?
她好言安慰妈,说自己以后都听她的,她说啥就是啥,说煤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决不反犟,坚决服从。
妈稳定情绪后,对她说:敏,妈也想你留下来吃顿饭,住一晚,咱们一家人高高兴兴热闹一下,可是,你是有婆家的人。
公婆都是通情达理的人,咱们怎么能不通情达理?怎么能对不起人家?
敏红说:妈,这就不搭边的事儿,你哭啥?
妈闭了一下眼,摇了一下头说:因为你姥爷正月十六晚上走了啊。
他是因为你妗子正月十五住娘家不回来,气死了!
敏红懵了:俺妗子咋气死姥爷了?
妈说:事情得从那年元宵节说起,咱们农村流行一句话,叫做,看灯不看清,看清死公公。
敏红一听,问:啥意思?
妈说:这也许是嘴八卦儿,可是大家都当成千古不变的规矩。
就是说,出嫁的闺女,元宵节这天,不兴在娘家吃饭,不准住下来。
这是村里老人们,几百年前就留下的话儿。如果谁不遵守,大家都会对他家议论纷纷,说他们不懂事儿,会害人的。
你妗子的爹妈,就是那不懂事儿不懂规矩的人!
因为他们放纵了你妗子,导致你姥爷走了。
那年正月十五,你妗子回了娘家。她走的时候,你姥娘交代她,千万别在娘家吃饭,别在那儿过夜,对家里人不好。
她也答应了!
没想到,她一去,不但在那儿吃饭了,还不回家了。
她妈做了她最爱吃的东西,年轻人,嘴都馋。年轻人不懂规矩,不怪她!可是,她妈不该装糊涂!
她应该赶走闺女,不让她吃饭。她也有儿子,将来也会娶媳妇啊!
她当了混账货!就是个混球!
这边,你姥爷姥娘着急的不行,一家人都等着她回来吃饭呢。
谁知道,更让人气愤的事儿发生了!
她玩到天黑,居然不回家要住下来。你妗子的婶儿过去了,看见她就说:
今天正月十五,你不兴在这儿吃饭,更不兴住这儿啊,那样你老公公会出事儿的!
没想到你妗子说,瞎胡说!我今晚非住一晚,看明天俺公公会不会死!纯属造谣,纯属封建老思想,纯属无稽之谈!
她婶儿一听,说,你可别撞那钉子上,要不然一辈子落个话把儿。对一家人都不好。
她硬是不信,不听婶婶说的,坚持住下了。
这时候,妈骂了一句世界上最难听的话,妗子要是听到,非气死不可。
敏红又问:结果呢?
妈说:你姥爷姥娘左等不回来,右等不回来,生气了。特别是你姥爷,把你舅叫到屋里,狠狠训了一顿骂了一顿。
你舅舅给你姥爷犟嘴了,并且还分辨说。那些陈规陋矩就是封建迷信,没有一点儿科学依据,就是限制人自由的。
吃顿饭,住一晚,要是出人命了,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你姥爷一听,气得脱下鞋子就打他。结果,他跑出去了。
这下子把你姥爷气得可不轻,嘴里骂着,兔崽子!家门不幸啊,老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们永远钉在耻辱柱上!
骂完,他饭也不吃,直接蒙头便睡。
万万没想到,第二天,你姥爷突然起不来床了!
全家人慌了,这病说得就得了,并且一下子就非常严重。
弄到医院里,就一天时间,竟然不行,说走就走了。
说到这儿,妈又哭起来。嘴里说着:我里亲爹啊,我里受苦受罪里爹啊!
敏红感觉妈是到伤心处了,姥爷走了好几年了,妈提起来还是这样悲伤。关键是那年姥爷刚刚七十三岁。
农村还有一句老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
都是迷信啊,村里也有很多人活过了八十四,这又怎么解释呢?
妈止住哭泣,接着说:
一个好好的人,说走就走了。从此以后,我们几个成了没爹的孩子。
你姥娘一辈子不原谅你妗子,就是躺床上不会动了,也不喝她一口水。老了自己单过,不跟你舅。
敏红明白了,怪不到姥娘一个人住在老院里,再苦再难,说啥也不去舅的新房里住。
她说,自己就是吃苦受罪、吃糠咽菜,也不跟儿子媳妇一个锅里耍稀稠。
敏红明白了,妈赶走自己那样决绝,是为啥了。这很重要!
妗子撞口上了,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兄弟姐妹们都埋怨她,都指责她,都恨她。
过年串门子,东西往她家院子里一放,扭头便走,不多说一句话,更不会在那儿吃饭。
特别是小姨,听说差点儿跟妗子打一架,拼命。
经历过的人,体验过的人,撞上的人,才知道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和厉害。
自那以后,方圆几十里村子里,绝对没一个出嫁的闺女在娘家吃饭住宿。
可信度到底有多高,这规矩到底能不能破,一个人遇上的现实,让所有人都望而止步。
为了一家人平平安安,老规矩一定要遵守!能用文字传播的文化传承,一定传下去不能弄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