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对手”、“敌人”,这三个称呼情感上依次狭隘。若依亲切程度而言,毫无疑问,“朋友”比“对手”更具情谊,“对手”相较于“敌人”,又更显可爱。
有趣的是,当人首先用何种心态定位一个人时,是朋友?或对手?还是敌人?最终会影响到他随后一系列的是非判断。
犹记得年少时化浊曾参与一些公益组织。组织里绝大多数朋友都是初衷质朴、品行纯良的好人,然而也有一位黑心司机,假借行善的名义,骗取私利。
理所当然,化浊最初将那位黑心司机定位为“朋友”。故而相处的过程中,纵使那黑心货露出过不少端倪,在下亦下意识选择包容,将他的不雅行为,视作不拘小节。
直至最后事情败露,化浊回忆往昔种种,这才惊呼马脚早露,披着羊皮的狼,依旧是狼。(那黑心司机最终的下场是真实的妻离子散,此处不去详述)
同样的道理,在人面临竞技之时,以何种心态视另一方,也将产生一系列深远的后果。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棋逢对手”,此处用的便是“对手”,而非“敌人”。
显然,相较于“敌人”的仇恨,当人把对弈的另一方视作“对手”,尤其是“高明的对手”之时,很容易会产生对彼此的惺惺相惜。
由此赛场上的对手,很自然地会成为赛场下的朋友。
而当你把另一方视作“敌人”之时,所怀抱的便太容易成为仇恨。
仇恨的绵延,会在你的脑海中回响,折磨着你辗转反侧,衣食难安。怀抱着仇恨越久,感受到的痛苦便会越多。
并且实际上,你的“敌人”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付出的更多,更用心罢了。
人凭空给自己制造“敌人”与“仇恨”,似乎并不明智。
学人化浊
2020-10-1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