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眼看世界,你就不孤独。”这是今天感触颇深的一个句子。
睁眼,看见,世界。
只会埋头苦干,不抬头看天,就是用表面的勤奋掩盖深度思考的懒惰。“睁眼”这个动作必须发生,才会有看。可是,当我们被庸常的生活遮蔽了双眼,连睁眼也会忘记。甘心每天过着重复的生活,一眼就能望见自己八十岁的样子,何必睁眼?只有重新出发,去寻找自己,才会睁眼,才会去看。
”看而不见“的情况也经常发生。因为能够一看就“见”,需要专业的眼光,也需要专业的思考。“见”就是让自己看到后能输出,输出为一种观念,一种意识,一种行为……见身边容易,毕竟是身边就是生活,即使是浸淫,也能够看到一些东西。但是,要见世界,却不容易。世界那么多,我想去看看。去哪儿?看什么?怎么看?看完之后怎么办……一系列的问题摆在“看世界”的前面。
在家里看世界。通过正规的媒体,了解的仅仅是碎片化的信息。那就去看最经典的书籍,去读高手的书籍,去读最前沿的书籍,和大师们对话、和高人们对话,和最前沿的信息对话。
走出门看世界。看见世界的丰富多彩,看见世界的复杂多样,打破认知边界,重构认知结构。以本次学习为例,原以为只是一次枯燥理论的枯燥学习,都已经准备好怎么去应对听课打瞌睡的问题——带上了N包咖啡。结果这两天完全没有机会打瞌睡。出门之后,才发现外面的高手实在太多。即使非常高大上的理论,也可以让听者津津有味且思绪万千。专家们也会精心准备PPT,但是他们博古通今,出口成章。今天下午的专家,PPT一直停留在第一页,就滔滔不绝的讲了一个下午,且主题突出、结构清晰,表达生动精准,语言幽默风趣,金句频出,我们全体学员都被折服,就是下课的间隙,也争着去请教。“”睁眼看世界,你就不孤独“就是他的金句之一。(其他感触深的金句附后)今天还看了黄浦区一个小而美的学校,真正小,小到全校只有一棵树,绿化都只能是在窗台上种上花。可是他们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学习空间被利用到极致,学校文化气息浓厚。学校课程丰富多彩。课程的资源整合达到很多学校羡慕的程度。如果不走出来看世界,又如何看见更多的人,认识更多的事?
当我们看见更多的人,遇到更多的事,也就会遇见更多尺码相同的人,当然也就远离了孤独。
附1:今日金句
1.判断好学校的标准:专业否?温暖否?负责否?
2.当你从事每个岗位,能够做得多好,看能力,看机遇。能想多远,就是看自己。
3.干的过程中,要干什么很重要,辨别不敢什么也重要。
4.学校的目的不是培养教师,而是培养学生。对教师的培养,好好用就是最好的培养。做事中成就人,并匹配相应的成就感。好老师用好。学校风清气正,好老师有好岗位,好老师就会越来越多。好老师能够得到重用,人人都想做好老师。
5.只要在某一个行业做到极致,多少有些神经病。因为那样要颠覆一些理念。勤奋努力踏实只能做好,不能做得最好。只有对其中的基本理念,基本概念有新的建树,新的理解,才会带出创新的做法。
6.每个人都只想到自己,不想到学校,做得再好有什么用。学校看老师,不看资历,不看能力,只看对学校的贡献。
7.学校需要英雄,不需要英雄主义。英雄是为了别人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英雄主义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
8.管理者的偏好,非常重要。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好校长的好,爱好,偏好,嗜好是好的。老师们讨好你的好,风气就好了。反之。
9.话筒感=领导力,表达是表象,一定是有自己的表达力,思考力。先有了表达的内力,才有表达的能力。
10.聪明离校还是认真立校?办学理念不是写在墙上,而是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大胆爱聪明的人。不要掉入认真的陷阱。
11.在工作上多用智商,不可以将就生活中不用智商,多用情商。生活需要傻乎乎地过。越不考察智商的地方就是考察情商。
12.理科有对错之分,文科有层次之别。
13.学校有没有文化,是由语文老师决定的。语文老师没有文化,学校可能就是文化的沙漠。一个学校洋气不洋气,就看英语老师。 有没有科学素养,就是数理化决定。有没有人文素养,就是历史政治决定的。文化,环境,士气的营造非常重要。
14.好学校,一上学就学习。一上班就工作。差学校只上学,不学习。只上班,不工作。
15.东方管理,是管制。西方的管理,是交易。
16.你想得到你想得到的,就要让别人得到别人想得到。只有满足别人先得到想得到的,你才能得到你想得到的。
17.当老师在钱上斤斤计较的时候,跟学校的感情越来越少。
18.哪里能占到小便宜,哪里就有归属感。越小的事情,越计较态度,影响态度和情感。越大的事情,越计较原则,影响交易和利益。
19.要让教师做大事,就要在小事上用心。
20.成就感才会激发持续动力。成就被看见,成长被看见。建立穷开心荣誉体系。教育要讲科学,更要讲唯心主义。教师有成就感。有荣誉感,就会感受到在这个学校工作,就是荣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