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这四个字作为标题,已是第二次了。由于触碰的神经不同,便不可能有标准的解读,就只好依靠各自的心路历程去诠释和慨叹。
年末的成都,一如既往地被阴霾所笼罩。所以,一路狂奔,朝彩云之南……
一个星期前,收到黄蕾同学的微信通知:定于12月14日在广汉召开“广三中81届同学会”。彼时,我正在腾冲远征军烈士陵园,敬仰为民族解放捐躯的国军将士,探寻历史的真相。当时看完信息,也仅是遗憾地笑而置之。接下来两三天的联系中,我的意图也表现出模棱两可,一來贪恋阳光,二是心也有所期待。
顾名思义「同学会」,自然会间歇性把思绪带到过去。只是时间久远,以及那个时代校园所能产生的单调乏味的集体记忆,残留的画面也十分模糊。
当然,同学之间的那份纯真与质朴,加上那些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芳香,哪怕当年仅仅是擦肩,也值得去回味和珍惜。那时,虽说普遍营养不良,但彼此蓬勃朝气仍从清澈的眼神中透出;并怀揣着各自的梦想。更何况,它还从真正意义上激荡过自己的青春岁月;并小心翼翼去践行了不悔的初心,相信,它只属于每个人的十七岁。只是,我们的父辈、老师、乃至于整个国家,都身披袈裟念着歪经,进而在无知、或者说分不清红与黑中被无情的亵渎。这是难以言表的无奈,对我而言,它依然是美好的。
没有太多纠结,如约而至,来到了同学会的举办地——广汉赵家大院。客观的说,其景象有些凋零!难道是巧合,目光所及,恰好佐证了“赵家”整个经济的萧条和面临的寒冬。而这一切,才是刚刚开始……倒是会场里醒目的主题标语,舞台后有点厚重的红色窗帘,让人顿生暖意。
在与部分同学的交流中,我能切实感受到那份喜悦、真诚、良善。因为今天,没有傲慢与偏见,大家都卸掉了几乎所有的面具,抛开了曾经的少年的烦恼;在一张张程度不同的沧桑面庞中,在秃顶上,在些许的银发中去找寻、找寻曾经身处课堂、操场、宿舍、食堂,以及往返学校路途中的你、我、他(她)。不难发现,三十八年过去,仿佛就是昨天。
悠悠三十八载,三分之一世纪还多。如今,每位同学都过了知天命之年。我想,累加的除了年龄,更多的应该是人生的感悟。近十年来,自己时不时都会参加同学间的聚会,高兴之余,让人沮丧的是,那些鲜有脱离固化思维的人,是不会思考生活本身带来的改变,也不愿意去探究过多改变了我们人性的根源。其实,梦国本没有岁月静好,明白的人多了,也便不会幸福在CcAV中了。所以,毎个人的人生,都如同是一壶茶,浸泡的是岁月,沉淀的是生活,散发出来的,才是与众不同的苦涩清香。
前天的同学会,之所以有意义,还在于同学们参与的程度。这里,尚且不论组委会编排节目和同学演出水平的高低,就这份用心和毫无保留的热情,便足以感动每一个到场的人!因此,像黄蕾、缪培清、谢凤莲、王英、李发秀、黄万雄、向春林、薛永久等同学的名字,都应该被记住。是他们前前后后默默的付出,才让更多的同学在这个冬季,从内心升腾起一股暖流,并看到了别样的风景。
是的,有一种泪水,它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流。

特别要提到的一个人,我初中的同桌——蔡尚玉,此次团拜会的当家花旦。说起来,至今还诚惶诚恐;生平从未干过主持人活的我,被黄蕾和蔡尚玉几乎是“软硬兼施”,最后被赶鸭子上了架。在一天半时间里,近距离发现,蔡尚玉的确颠覆了我的一些印象。她总是主动与组委会协商、沟通会议的进程,将调整后的安排反复去确认。甚至将改得花里胡哨的节目单,回家后重新手抄晚上拍发给我!足见,她对工作的认真,也充分体现了她对同学们的重视。
顺便提一下,会议开始,前几分钟我随意跟她的调侃,压根就没有给她说过。大家的掌声、吆喝声,已经证明了她的反应、她的大度和智慧。近两个小时的节目,她都能贯穿始终,把欢乐留在最后一刻。
如同上台配合主持,这篇文章也是昨晚在她俩的鼓励下,今天午后匆匆提笔。或许,在经年后,翻找出来,它能够成为同学们重温这一时光时的旁白。因水平有限及兴趣使然,我也无法完成一篇纯粹的欢乐颂。龙应台说过:“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去拒绝下一次的重逢?!

同学会结束了,《窗外》的余音还在耳边萦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释怀于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要知道,太阳升起的一刹那,就注定了日落的命运。更因为,眼前还有望不见尽头的光明或者黑暗。
冬已冬至,春将不远!保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