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大海之上飘荡着一只孤舟,一位踌躇的父亲带着有天生缺陷的儿子,孤独地坐在船上,无望地看着辽阔的大海,然后牵起儿子的手,两人一齐跃身跳入大海……
这是近来看的为数不多的国产电影,看完却没有出现预期中泪流披脸的场面,并不是说剧情不够感人、不够深刻,而是整部电影从起初到最后都是灰暗与悲戚的交杂。泪没有流,但内心的痛楚一直都在。也许是从电影开始便能预测到结局的缘故吧。心里一早有了底,待会儿心诚定会肝癌离世的,儿子大福便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了,待会儿看的就是他从缺乏自顾能力渐渐变成独立的学习过程。
感人的电影,如果通篇只是伤悲的话,泪腺的刺激便会麻木,最感人的场面并不能维持长久,尤其是落泪的场面,时间一旦太长,观众便会习惯那种感情的深度,以后便很难往下扩张了。一些让人落泪的片,例如《秋田犬八公》就是套不知结局发展是如何的电影,就因为八公这犬不改风雨地等待已逝的主人回来的忠诚牵动着千万观众的心,而这部电影用的催泪手法是浓缩而后瞬间爆发情感。《海》这部电影则用上写实的镜头拍摄,拍下如此的悲剧家庭,利用情感扩散的手法,将情分薄在电影的每一幕里。
跟海洋的关系。儿子水性特好,爱水,爱海洋之情溢于言表,父亲不擅水性,却也甘愿扮作一只海龟来掩饰自己离世的事实。片中情与物象的转移,乃至儿子对父亲离世的无知,都让观众们的内心在隐隐作痛。
与电话的关系。铃铃想教会大福听接电话,但最后依然教不会,或者那是大福接听电话的专有方式吧?他从电话听到的是海鸥的声音、是海浪的声音,通过电话收听这些,也许是铃铃与大福最纯真友谊的沟通方式。玲玲走了,我觉得有点儿不够完满,但也可能是情感的另一种升华,一种对于海洋的爱,跟两人的爱一样的深而广阔。
柴姨与心诚的关系,她的一句“天底下就只有你这男人好”让我内心对这未婚中年女子腾升起敬意。明知道这是个癌症末期的男人带着患孤独症的孩子,依然不离不弃。“如果退一万步,你走了,就让我来照顾大福!”这里是表现了中国人之间的最深厚,最简洁的守望相助,邻里互爱的情结。
大福的手部活动。刚开始看这电影,我发现大福跟人或花草海豚聊天说话的时候,手总是张开摇摆,手指不断跳动。这动作我相当在意,以为他是在挥手问好,或是挥手道别。到后来看到他对待海豚,还是花树,也是用上这动作,我才想到,他的手可能在模拟花开或树枝的形状,但这里究竟蕴含什么的意象呢?
电影在带出人性的同情与互助互爱之余,也带出社会上政府部门的铁面与冷血心肠的一面。电影对这些现象作出的批判也是激烈的。心诚说“送去福利院吧,嫌大福太大,安老院吧,又嫌大福太小呢!”从这里看出,中国的社会福利机构仍不十分完善,他们在互相推搪。难道那些都不是为人民服务的幸福机构吗?怎么遇到了像大福这样的孤独症病人,便将人拒诸门外?难道现在的中国社会还保留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令人侧目的传统吗?
电影预告写着:“每一千名儿童之中,便有一名孩子是孤独症患者。”天下的父母,有多少个会像心诚那样“戒酒,为照顾儿子多活几天!”呢?
父亲能为了儿子改变改掉自己的生活习惯,到底这“改变”二字在有多难?也许就是父看自己命不久矣,想多灌注自己的爱在儿子大福身上吧,他到底还是想从儿子的角度,去感受他的世界,他将狗娃娃放在电视机顶,站在儿子常常站着的高度,尝试从儿子的角度去看,或许就能了解儿子更多呢!父亲的离世,也改变了儿子,他终究学会了数数字煮鸡蛋,学会了乘车,学会了拖地,学会了下车,当我看到他将电视机上的狗娃娃放到沙发椅的时候,内心又是一番莫名的激动。这个“改变”二字是既来就来了,到底是经过了多少的风雨经验才能改变过来的啊?
《说了再见》。周杰伦为这部电影配上的主题曲,我觉得很是配合,“说了再见,才发现再也见不到”、“再次拥抱,一分一秒都好”这都是曲子的精华所在,也道出了电影的最感人之处。但大福挥手道别的,会是他的父亲心诚吗?也许不是,在他的世界里,父亲只是永远化作一只海龟存在大海的另一边。
海水是蓝色的,蓝是让人忧伤的感情色彩,但在《海洋天堂》里,蓝色却象征着天堂般的存在:是纯洁的,是满载着情意的;也是大福活在孤独的世界里,唯一能与现实配接轨的一片乐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