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过于相信你的眼睛。
很多导演用这个梗创造了影视剧里无数的误会、猜疑、争执。
孙燕姿有一首歌《我怀念的》:
"我怀念的是无话不说,
我怀念的是一起做梦…"
今天想说的是,也不要太相信你的记忆。你怀念的不一定是真相。
脑科学告诉我们,当你在回忆以前经历的时候,也是在编故事。
警察在审讯的时候,会尽可能问多人同一件事的细节,因为回忆总是会伴随很多脑补。
人的记忆不是情景重现,是情景重构。
人脑一直都在做自动的、默默的、让你意识不到的创作。有些创作素材来自真实记忆和当前现场观察,有些素材是根据逻辑脑补的,有些素材纯粹是胡乱添加的,有些素材则是为了某个主题的需要。
我们的大脑很善于增加细节、做加法、合理化,并认为这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自己并没有撒谎。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大脑天生就是优秀创作者,它能让你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多方印证自己的观点。
不仅仅是策略、性格和意义,还有动机、信念、价值、情绪、立场、偏好等等,所有这些代表人的“深层内心世界”的东西,都是我们想象出来的,而且是要用的时候临时编造的。
想起之前编剧老师说,我们每个人对同一个故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觉得特别精彩的,不一定是这个故事特别好,也可能是那个人脑补能力强。
我们的判断极容易被环境影响。这让我想起一个小姑娘,中国历史倒背如流,一讲起来滔滔不绝,关键是人家眼里的光完全没有半分被迫的样子!
我特意去听了她妈妈的分享。
原来啊每次教她历史,她妈妈就准备一大堆零食,两母女嗑着瓜子嚼着饼干谈天说地,她妈妈非常用心每次提前画长长的思维导图在白板上。
她在录视频的时候流露出的热忱,我认为是和吃零食分泌出来的多巴胺分不开的。小孩子都是小馋猫,当做一件相对痛苦的事的时候谁都会抗拒,但是她的妈妈不知道有心还是无意,刚好用成堆的零食让正反馈推动孩子乐在其中。
孩子不知道她的快乐究竟是来源于零食还是获得了新知识,只需要家长多洗脑(洗脑),这个习惯就很好养成(浅浅同学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感觉不靠谱,主要来自于脑补,那我们知道了这件事可以用来干嘛?
当然是带你心爱的人去冒险啦!
1970 年代有个著名的实验是这样的。有两座桥,一个很低而且很平稳,一个很高而且摇摇摆摆。受试者要走过其中一座桥,在桥的另一头会有一位美丽的女实验人员等着。女实验人员会要求受试者当场做一份问卷调查,然后仿佛很不经意地,给受试者留下一个电话号码,说你要是有问题可以打电话找我。
结果,走过高桥的受试者,事后会更多地打电话给这个女实验人员。
因为他们以为自己爱上了女实验人员。
为啥呢?因为高桥摇摇摆摆似乎有点危险,人走过后心跳加速肾上腺素飙升 —— 而这也是爱情的症状。受试者面对这个症状和漂亮的女实验人员,把这一切解读成了爱情。
所以什么鬼屋冒险、密室逃生,不仅可以显示你的机智过人、才思敏捷,最重要的是让心爱的人在心脏狂跳的那一刻刚好看到你!
好了不说了!方法都告诉你了,快去吧!
ฅ( ̳• • ̳)ฅ
对了,再提醒一句,由于我们大脑超强的脑补、合理化的能力,如果你不按照所想的去活,有一天就会按照自己所活的方式去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