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年轻就多闯一闯,拼一拼。这句不知称不称得上为正能量的话,也诠释了大多数年轻人正在做的事情。
大城市充满着年轻面孔,在为自己未来的好生活忙碌着,奔波着。是对于好生活有了自己的定义?还是重复着别人认为理想的人生路线?无论怎样,倒也不算浪费自己的青春。
2020还有不到40天就要翻篇了,虽然特殊的上半年将时钟调慢,生活减速,但逐渐步入正轨的下半年还是过的很快。这一年无聊也好,轻松也罢,充实也好,荒废也罢,总之是会在每个人年龄上做一个加法。
人啊
就是不能闲着
闲着就容易胡思乱想
上半年的我,闲人一个。想了很多关于自己的以后,慢节奏,无压力的生活环境中好像打消了我之前想要出去拼一拼的念头。
该是每个在大城市中打拼的年轻朋友都压力山大。打工人这个旧词新梗能走红也算是在意料之中吧,各专业,各行业都能涵盖且贴合度极高。更有甚者,某厂提出了11点上班的先进人性理念,让你彻底沦陷在两点一线的“生活”中。
大城市的繁华彷佛没有了吸引,喧嚣和忙碌也成了劝退我的因素。小城生活仿佛才是更适合我这种咸鱼的。
今年呆的最久的地方,是一个平凡而滞后的小镇,真如周奇墨在脱口秀大会中所说,银行可以作为出租车停靠的站点,甚至镇里都没有个红绿灯。
想去的地方基本都能靠散步解决,坐上一两个小时的车就能实现几座城市的转换,甚至抵不上大城市中上班族一天的通勤时间。
这里的夜生活大概从晚饭时间开始,傍晚6、7点左右,餐馆、公园和广场就热闹了起来,彷佛这是镇上所有人拥有的默契一样。一两个小时后,或是酒足饭饱,或是神清气爽、大汗淋漓,亦或是意犹未尽,都各回各家享受自己的小世界,大多数人的一天也就结束了。只剩几个烧烤摊和属于“年轻人”的网吧在支撑着小镇的激情。
相比之下,大城市的夜生活好像刚刚拉开帷幕,甚至很多人因为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无法参与其中。于是问题来了,选择大城市的意义是为了工作还是生活?
有时也会羡慕小城中生活的父母,他们早早完成中国式家庭的使命,开启了重复而平凡的生活。他们才是真正意义的耕作者,在一年一熟的土地上,每年忙碌几个月,其余时间不时打理自己长在土里的孩子,和邻里闲聊,或者为了增加收入找个其他“兼职”。虽是劳累,倒也安心。家中大事小情母亲决定,父亲接受与否都会唠叨一阵子,也能算做共同做主。
小城中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也是多数,有的还在一线努力,有的能在二线立足,还有的每年流窜于不同的城市,干着不同的工作,甚至需要父母的支持。也不知这是不是年轻人就要多闯一闯的真正内涵。
对于我来说,常态就是懒散松弛,看到身边无论是在学校还是踏入工作的朋友面临的压力,难免产生畏惧和退缩的想法。而我觉得真正阻碍选择的是多数人认为的没出息,还有浪费多年努力获得的学历,哪怕对这一切贡献最大的父母不这么认为。
在一个人丧的时候,什么天道酬勤、大器晚成、衣锦还乡和荣归故里都只是四字成语罢了,他眼中只有杰克马未实施的乡村教师计划和最近陷入身外之物的风波,还有李雪琴抛开北大学历光环和外界所有人质疑,回到铁岭,过上了宇宙尽头的网红生活。
一个人的成功可能会成为很多人的目标,明知很难复制,还是会义无反顾的朝之努力。或是为了所谓的财务自由,不分昼夜,哪怕明知道钱是赚不够的。这大概正是多数年轻人正在经历的事情。
那么我可以选择与“众”不同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