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坚持第1300天分享(2020/11/17)
孩子有时候对自己要什么,并不是特别的清楚,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或者是想要的太多,但不知道哪一个更重要。
可能孩子也想要好好学习,也想要有所进步,孩子也很着急呀,也想努力呀,但是他也很迷茫,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做,该从哪儿入手?他可能感觉着,这也该做,那也该做,于是就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做,要不然呢就是东一下西一下,这地方做一点,那个地方再做一点,最终可能孩子也非常的用功,非常的努力,但是效果却不大,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学习效率不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那接下来呢,我们就一起看一看,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样去引导孩子?怎么样去帮助孩子找到最关键的那个点,让孩子知道现阶段他最需要做的那件事情是什么?让孩子分清学习的轻重缓急,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这个方法呢,不单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我们,因为我们有的时候也跟孩子一样,不知道接下来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可能我们跟孩子一样,这也想做,那也想做。但是我们不知道哪一个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理一理,排排序,看看到底哪个才是目前我们最想要完成的,而且也是对我们最重要的。
所以接下来呢,我们可以自己先尝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去帮自己理一理,排排序,看看自己最想要的那个目标是什么?
只有我们自己体验过了,自己感受过了,才能够更好的去引导孩子,去帮助孩子。
接下来呢,我们会通过一系列的问句,让大家慢慢的、逐步的、一点一点的去找到我们最重要的那个点。
我们先来想一想,我们最近要做的事情都有哪些呢?我们可以把这些事情都一一的列下来,都写出来。好好的想一想,到底有哪些呢?
好,那写完了以后我们现在试着去给我们刚刚写下来的那些事情打个分。最重要的打十分,最不重要的打一分。
分数打好以后,我们在每一件事情下面写上我们为什么打这个分数?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好好想一想,再理一理,我们为什么打这个分数呢?原因是什么呢?)
(这是我们进行的第二次梳理,如果在写原因的过程当中,你发现,哦,原来另外一件事情可能更重要,那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去改一下我们刚刚的分数啊,同样也是可以的。)
好,那写好了以后呢,我们再按照顺序,把这些事情依次的写下来。(那现在的这个顺序就是我们通过整理以后,排列出来的先后顺序了。)
现在我们还可以一步一步的把我们刚刚列出的这些事情去逐步的细化。
我们先找到刚刚最重要的那件事情,想一想,你希望可以在多长时间内,实现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可以好好想一想啊,把想到的都写出来。)
接下来呢,我们再想一想,我们现在已经做到了哪些呢?怎么做到的呢?
例如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啊,假如说孩子现在最重要的目标是把数学学好,把数学成绩提高十分,那我们就可以引导着孩子去想一想啊,“那你现在已经做到了哪些呀?”( 这里要强调一下啊,一定要注意我们的语气,不要很生硬,这样可能孩子就会感觉不舒服,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说话方式,要始终带着一种尊重的、接纳的、好奇的、温和的方式去跟孩子沟通,“你现在已经做到了哪些呢?”。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才更愿意去思考。
孩子可能会说,我现在数学作业的正确率提高了,那我还可以再问孩子,“哦,正确率提高了!真的很不错,那你是怎么做到的呀?”嗯,我现在上课比之前认真听讲啦,而且我把每次错的题都写到了错题本上,这样我就可以反复的看一看,下一次我就不会再错了。
那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但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完成目标的方法,而且呢还可以增加孩子的成就感,让他更有力量去完成这个目标。
接下来,我们可以再想一想,我们现在还有哪些资源是可以利用的呢?也可以想一想,如果我们有改变的话,谁会看到我们的这些变化呢?
(可以利用的资源,也就是指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这个目标的事情、事物或者是人)(想一想谁会看到我们的改变?向重要他人借力。我们的改变,希望他可以看到。这也会给我们实现目标,带来动力。)
下来我们再想一想,我们接下来可能做的行动有哪些呢?(这时候我们就开始慢慢的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了。我们可以把我们现在可以做的行动一一的都列出来,越多越好,每写完一个,我们可以这样试着去问自己,还有呢,还有呢。行动越多,方法越多,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看,此时此刻,我们准备从哪开始,迈开一小步的行动呢?(这样的话就把我们的目标落实到了现在,落实到了现在的一小步,也就是说从此刻开始,我们就要朝着我们制定的目标努力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