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布置学生写作文,很多孩子都是苦思冥想半天也不知道写什么。其实作文并不像一些孩子们想象的那样难,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一篇好的文章之所以能感染人、打动人,其主要原因就是文章的素材来源于生活,真实地再现生活。即便是大作家的长篇巨著,其取材无不是平凡生活中的见闻、亲历、感受或思考。看了一篇文章《一件幸福的事》我早上一如往常的吃完早点就去上学,那天早上,一辆公交车正在行驶着,车上都是去上班的人。忽然从一旁的马路上冲出一辆车,公交车一个急后停住了。只见那是一辆婚礼的摄像车,它的后面是一列长长的迎亲车队,行驶得很。乘客开始抱怨上班要到了,公交车司机静静地坐在位子上,不时地按着喇叭,这时车内的很多人都有点沉不住气了,有人对司机说:“你光按喇叭不行,他们不可能给你让道的,倒不如从车队的空中冲过去。”司机回过头来笑着说:“我喇叭不是催他们给我让道,我是在为他们祝福呢!”顿了顿,他又说,“别人結婚是件幸福的事,我们有机会为别人的幸福让一次道,不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吗?”满车的客时安静下来。给别人的幸福让道,是一件幸福的事,有这种心情的人,必定也是一个幸福的人。
这篇作文写得可谓是太平常了,但它却又不同凡响。小作者写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公交车司机为结婚车队让道,这件并不起眼的小事,如不深挖,可能只会表现“助人为乐”这一司空见惯的主题,而作者却从“让道”这件小事,从司机那句“我按喇叭不是催他们给我让道,我是在为他们祝福呢”感悟到“给别人的幸福让道,是一件幸福的事,有这种心情的人,必定也是一个幸福的人”。
我们要想写好作文,就需要我们把目光投向生活。平常与孩子们交流,我发现一些同学之所以怕写作文,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把写作文看得很神圣,在他们的头脑中,常常错误地认为,凡能写进文章里去的人、事、物、情、景、理,必定是带有一定的至高无上的神圣色彩这些人,一定得是政治上出类拔,或具有一定英雄行为的完人;这些事,一定得是对国家有重要意义,于人民生活有深远影响的大事:这些物,也一定得是价值连城或令人刮目相看的奇物;即便是情,也一定得是健康高尚的、革命的大众之情,否则,似乎便不配入文。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偏见和误解,而产生这些偏见和误解的根源则在于他们根本就忽视了自己身边细细碎碎,平平常常的人、事、物、情、景、理有时也能做成大文章的这个事实。
一些孩子写作文时总是感到没内容可写,说自己不知从哪里写起,心里也没有可写的材料。真的没有可写的材料吗?其实,孩子们生活中占有很多材料,有亲身经历的,有耳闻目睹的,有阅读积累的,有道听途说的……这些材料中,值得可写的东西有很多,孩子们却常常容易忽视它,不愿触及它,去写它。认为这些小人、小事、小材料没有写的价值,因而丢弃身边的、现实的、近的东西,去追求那些远离自己的、大的、不现实的、可望不可即的东西。看高不看低、看远不看近、看大不看小,给自己制造写作麻烦,这是很多学生在作文选材时的常见毛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