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船借箭》一课,干老师从这样几个环节来设计。
一、巧妙利用多媒体
上课伊始,干老师引导孩子们借助多媒体,概括《三国演义》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是讲魏、蜀、吴三个王国的兴起与衰败的故事,明确三国是哪三国,概述“演义”的意思是兴起与衰败的故事,引出要学习的内容。
二、解读造字规律
检查学生的预习,先以解读造字规律与为抓手,向学生传达汉字的基本造字规律,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中国汉字的兴趣,了解中国文化的传统。
接着考察学生词语掌握情况,通过分析“嫉”“妒”“忌”字形结构,进一步明确字形字义,辨析词组“嫉妒”、“妒忌”、“猜忌”的异同。
最后,由“嫉妒”“猜忌”的辨析又回到课文中的人物中去,继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中主要人物间的关系。
周瑜既嫉妒又猜忌诸葛亮,让学生带着周瑜为什么又猜忌诸葛亮,这一问题开启下面的人物分析。
三、分组朗读
生字新词检查完后是朗读课文检查,干老师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通过一段快乐有趣的朗读时光,帮助学生理清人物事件的关系,从整体上感知故事情节,感受人物的语言和心理。
四、谁是好人
品析人物性格特点,全面正确看待历史英雄人物,借助诗词《蒿里行》、《龟虽寿》、《短歌行》、《赤壁歌送别》、《念奴娇·赤壁怀古》来帮助学生树立诸葛亮、曹操、周瑜、鲁肃的英雄形象。
五、历史背景分析
诸葛亮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智慧的象征。干老师抓住问题:诸葛亮为什么能取得草船借箭的成功?引领学生分析诸葛亮成功借鉴的原因是洞察人性,知天文,晓地理。
他知人善用,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所以说诸葛亮说神机妙算,是因为他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对一切了然于胸。可见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成就一件事情,三者缺一不可。
历史的浪花没有淘尽英雄,他们鲜活的面容依然活在纸上,更是活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