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情绪经历了巨大的波动。
每天早上在看《剑桥》的时候都只能断断续续地看,因为不知道看到哪里就睡着了,然后就又要重新开始。和看《明朝》时候对比,效率非常低下。这种效率上的变化让我的情绪遭受严重打击。
同样的时间里,《明朝》可以看20页,《剑桥》只能看5-10页,看完了还不会做题。
这时候,我发现自己开始逃避事实,为了维持自尊产生了强烈的自我妨碍。开始以各种身体不适,心情不佳等理由来说服自己推迟对《剑桥》的学习。
但是再怎么拖延和推迟也总是要交作业的。我深知假如我不当天把这些难做的作业完成,单靠自己自觉,我是不会再回头去补它们的。然而基于S的新规则,假如我想参加下一期读书活动,我又不得不把它们补完。既然总有一天要做,那还是咬咬牙当天做完吧。更何况还有某个娃在我每天下班的时候就问我:“妈妈,今天作业做完了吗?”(就像我问他的方式那样)我们可爱的组长几乎没有催过我作业,我娃倒是经常花式催作业。他现在会把电脑开好,Word打开,作业帮我复制好(连“答:”都给我写好),然后温柔地看着我……
作为一个妈妈,孩子真是让我长出了铠甲和软肋。
不想写作业的时候想一想给孩子做的榜样,假如他以后不想写作业就拖着不写,我质问他的时候他怼我一句说,你以前就是这样的啊。那我一定会哑口无言。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发现引入娃这个监督机制,会让我的动力更强一些。而娃作为一个平时只能被监督的个体,但能够参与到对我的“反监督”当中,他感觉非常开心。
本来,读书写作业总是会占用和娃相处的时间,这个过程中娃是被剥离的,他会感到失落。但当孩子能够参与我读书写作业的某个环节中时,他可能会把自己当做读书这个内群体中的一员。当我让他对我的一周表现作出评价时,他会认为妈妈在历史学读书中全勤、日事日毕是个值得鼓励的行为,而不会认为是读书这件事抢走了他和妈妈相处的时间。
下一步我打算对孩子成功监督我实现当周日事日毕的行为进行少量奖励,把“我的目标”变成“我们的目标”,让娃共同体会目标达成后的喜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