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信仰死亡

信仰死亡

作者: 畜牧局 | 来源:发表于2016-02-21 12:42 被阅读0次

    大二的时候上马哲课,老师点名,我讲西西弗斯,一位同学讲向死而生(不是李开复那个)。那个时候我还是个彻头但不彻尾的悲观主义者。后来他休学,穷游,先是国内,后来到尼泊尔……

    再后来呢?我很佩服他的勇气,也把他当作精神上的一个希望(就像海德格尔说的那种存在)。再有他的消息是在朋友圈,他在柬埔寨车祸去世……不像励志故事和心灵鸡汤写的那种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也不是负能量和反鸡汤。我想说的是死亡,或者说诗人之死。木心说“写作,论你尊敬者,“论”字放在后,论你不很尊敬者,“论”字可放前面。论不及水准者,不用“论”,起个别的题目”。我对死是超乎寻常的恐惧,恐惧到向往。说白了这个哲学(诗歌)命题不敢用“论”,因为是我(而非它)不及水准。

    文学永恒的话题总是关乎人类的,爱情被人家写到极致,还有生(存在)上升到各种主义,而已知人类文化中也没有不关心死的。譬如原始人的总的观念是以某种方式否定死亡,而对为何死亡并不在意;现代医学上的死亡包括非感受性与非反应性、无运动与呼吸、无反射作用及脑电图平直。等等。

    有人说伟大的诗人必定写死亡(写死亡的不一定是伟大诗人),有时候更伟大的是诗人之死。我看过人家用纪伯伦的《诗人的死是生》出题目,问青年诗人为什么一遍遍呼唤死神的降临,答案是:穷困潦倒、饱受排斥、缺少爱、渴望解脱。可笑可悲,我无力也无心辩驳。但是他们有力,海子、骆一禾、顾城、朱湘、王国维,济慈、雪莱、拜伦、普希金、荷尔德林,还有梵高、尼采……并非都是诗人或自杀,他们的名单罗列起来就是人类闪耀的群星,虽然人们通常并不关心这些。

    但他们也不关心。因为很难,因为不喜欢人类,与人相处是孤独和痛苦的。更何况要解释什么呢?于是总要有神的旨意,即便是造神也要有的;然后肢解自我,然后构建。死,然后生!

    “我所有的微笑都真诚/最快乐的时候都悲伤”,我写下这“超人”的句子,然后买的书就到了。拆封的时候最轻松,读书的时候最痛苦。因为你只能听不能讲,老处男、疯子、魔鬼……要跟人相处总是很难的,不管是活人、死人还是超人。

    木心说:弥诺陶洛斯,象征欲望。建筑师代达罗斯,即制造迷楼者,象征制定伦理、制度、道德、条例者。迷楼,象征社会,监囚人,人不得出,包括婚姻、法律、契约。在社会中,人进入店,见食物,不能拿,因没有钱,拿即犯法。动物见食便吃。建筑师也出不来,作法自毙。唯一的办法是飞。飞出迷楼。艺术家,天才,就是要飞。

    所以艺术家、诗人最好是泛神而非无神的,是酒神精神而非日神精神的,是热爱太阳而非人类这堆灰烬的……凡此种种,仿佛死是必要的渴望的且神圣的。骆一禾说海子的死让他的诗歌进入了可研究的行列。这可能是艺术的奴役,但不是所谓的世俗价值。或许正如崔卫平所言,它(指海子的诗歌)集中了我们这些和他一样的人全部的死亡和疼痛,全部的呜咽和悲伤,全部的混乱、内焚和危机……但我想说这可能不是全部,因为死亡,海子本身成了一首自我完成的大诗,这是我们无法企及的也不敢奢谈的。

    从我有认识开始,就很恐惧死,甚至写过葬礼诗;可是我从未曾触及死亡的内核。虽然我也渴望站在麦地里画石头,向往生命的大诗。但就像是飞不高的伊卡洛斯,终究要被海水吞没。“软弱之人终将被命运所抛弃”,“在这样的弃绝中/一切纯净皆被锻造”。“信仰神圣事物的,只有那些自身神圣的人”,所以贪恋生的人,没有资格仰望神的家园。

    最后再回到人,上个月17号,学校有个女生自杀,这次是陌生人也不知道原因,我还是发了些东西:比之,我并非热爱生活,只是贪生怕死。这里再多加一句注释,我热爱生,也信仰死!

    书目:加缪《西西弗斯的神话》、木心《文学回忆录(上下)》、崔卫平《积极生活》《不死的海子》、茨威格《与魔鬼作斗争》、杨足仪《死亡哲学十二讲》、余徐刚《海子传:诗歌英雄》、《梵高画传》,荷尔德林、海子、顾城等诗集,还有一些不记名字的文章和一本写三位诗人之死的书(其中一位是顾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信仰死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znv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