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最早表现“乡愁”情愫的古诗歌应当可以上溯到《诗经》,《小雅·采薇》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前方作战的将士心中隐匿着浓浓的“乡愁”在奋勇杀敌之际满怀一片柔情,渴望着衣锦还乡。
汉乐府《木兰辞》中的乡愁意味更为浓烈,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但不爱封赏爱家乡;“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对镜贴花黄”才是木兰唯一的愿望。这,也是中国人早期朴素的乡愁观。
每个人的乡愁都是一样的纠结,回乡的意愿也是同样的强烈。无论是身处扶余海外,还是就在钓游之地,每月总会梦到几次那人、那物、那景……
何时才能回到麻城,回到老家?那里有妈妈的句句叮嘱,更有父亲的谆谆教导。看着上海络绎不绝的人群,车来车往,那是家乡没有的繁华,“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麻城啊,你可知大都市的车水马龙丝毫不及你赠与我的一个思乡梦。
再次回到家乡,回到木子店。那样的熟悉,又略显生疏。家乡已是日新月异,来一口家乡的老米酒,朦胧中又品到了家乡的味道,那家乡的吊锅,是真正的妈妈味道。
木子店,我的家!
来源:炎黄寻根网
责任编辑:朱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