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是路过万物,像一阵风吹过。
万物对我们缄默,仿佛有一种默契,
也许视我们半是耻辱,半是难以言喻的希望。
里 尔 克
转眼,周末去香港“买买买”的生活已经过去了九个多月了。从最开始的小白到轻车熟路,细数看看,也用双脚丈量了大半个香港,我对这座城市的了解也慢慢从港剧中脱离开,变得细碎而生动。
旺角周末街头的表演艺人、路边匆匆走过上班族、兴奋拍照购物的游客,还是压抑的高楼大厦和同样灰暗的公房……许多如此这般的记忆片段,让“香港”这两个字的意义在我心里慢慢变得丰盛。
香港是一座岛
从深圳湾过关坐大巴到港岛的路上,会首先穿过跨海大桥,天气好的时候风光壮美,水清天蓝。继续行驶十几分钟,在快要进入九龙地界的时候,如果你偶然抬头望向窗户两边,会惊喜地看到两幅迥异的图景,左侧是司空见惯的集装箱和高楼大厦,右侧窗户外却是广漠山海组合而成的旖旎风光,除了偶尔经过的几艘轮船,找不到任何工业城市的影子。
大巴左右两边截然不同的景观,异常的魔幻现实,却又真实存在。此情此景会让你深刻认识到,“香港岛”这三个字从来就不只是纯粹的地名——
香港真的是一座海岛呀。
香港是猪扒包
豆瓣很喜欢的一个po主,在一篇日记里写着她对城市的记忆是通过食物来完成的——
“比如富平的柿饼;陶山的甘蔗;云南蒙自的石榴;山东的苹果;海南的芒果、鸡蛋果、番石榴和释迦等;四川的都江堰红心猕猴桃、柠檬 、 雪梨 ;苏州的白玉枇杷和西山枇杷;新疆的小白杏和香梨葡萄哈密瓜等;福建的柚子和芦柑;湖南的冰糖橙;无锡的水蜜桃等。”
而对于我来说,代表香港的食物是什么呢?
猪扒包。对,就是猪扒包。
丝袜奶茶固然好,但内地一点点和喜茶也不遑多让,甚至更为出彩。而不太喜欢吃甜面包的我,菠萝油也只是尝个新鲜。但猪扒包不一样,它对于我来说,是香港之于口腹的意义。
在陈奕迅常去的华星冰室里,我第一次吃到猪扒包。自那以后,吃猪扒包,于我来说便成了满足五脏庙的仪式。
仪式的开始,是点菜和上菜。在拥挤的香港餐厅里,服务员在极小的座位间距里穿梭,我的猪扒包很快就被随意撂到在我狭窄的小桌上。在这个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米的城市,每个人能占据的餐厅空间也被压缩到最小,我只要再胖一点点就会和旁边的游客的肩膀亲密接触。
尽量让自己坐得舒适一些是仪式的第二步,拿起猪扒包,是第三步。鲜嫩多汁的猪扒,配上我只在香港见过,烘烤到微黄香脆的白色面包。咬上一口就能马上尝到内里的酱汁和爽口的蔬菜,充分咀嚼享受,然后吞咽进胃里,这一瞬是整个仪式的高潮也是结束,空虚了一上午的胃终于不再抗议。口腹之欲的满足其实就这么简单。
2013年暑假环骑洱海的时候,筋疲力尽迎着耳边的风,闻到大理居民晾晒鱼虾略带腥气的空气,这感觉并没有那么美好,虽然举目所及的景色是此生未见之美。
来自山东的老大哥笑谈我们此刻,“腿脚在地狱,而眼睛在天堂”。
而同样,去香港的周末最终几乎都会劳累而归,这座水泥城市的街景人文或偶见的自然景色虽也说不上是天堂,但其间的修行的意味是一致的。而猪扒包便是修行中最最美好的恩赐了吧。
我爱猪扒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