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

作者: 米米兰妮 | 来源:发表于2024-03-12 19:40 被阅读0次

    投射效应Projection Effect

    投射效应指的是:人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即推己及人的认知障碍。

    也就是说,把自己脑子里想的东西,认为是别人的东西,并且用自己的“超我”,即道德评判,去衡量对方。

    如果是好的投射,对方就会被美化,如果是不好的投射,对方就会被投射为犯了错的人,投射者还会在心里看不起对方或者生对方的气。被投射者会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道投射者的火是从哪里来的。

    投射效应会让我们失去人际沟通中认知的客观性,从而导致主观臆断,并陷入偏见的泥潭。

    反之,了解了“投射效应”的作用原理,也给我们认识真实的自己和他人提供了工具。

    投射效应的三种表现


    相同投射identical projection

    和不熟悉的人交际时,由于相互之间了解不够多,相同投射极易发生,主要体现为我们一般都会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去主观地评估别人。

    比如有些人请别人到家里吃饭,一般都会按自己的喜好准备菜品,有时候还会不停地劝别人吃某种菜,但大部分时候,客人并不喜欢吃这些菜,碍于礼貌又不得不吃。

    其实这本身也是一种投射,人们在最开始接触别人的时候,潜意识里都会觉得别人的喜好和我们是一致的,但大部分时候事实并非如此。

    愿望投射desire projection

    是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对方的投射现象。

    比如很多人会有自己喜欢的偶像,那这些人也会希望别人喜欢 TA 们的偶像,如果有其他人对 TA 们的偶像给出不好的评论, 那可能还会引发争论,因此我们在网上时常会看到不少明星粉丝互掐事件,这其实也是投射效应的表现。

    情感投射emotional projection

    我们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越看越觉得好,越来越喜欢;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物,则会越看越觉得不好,越来越讨厌。

    比如情人眼里出西施,热恋中的两个人,总会觉得对方特别好看,而且越看越好看。

    又比如疑邻盗斧,讲的是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头,他以为是被邻居的儿子偷走了,然后就时时观察邻居的一举一动, 越看越觉得邻居是小偷。后来他自己无意中在山谷里找到了自己不小心遗失的斧头,之后他再见到邻居的时候,怎么看也不觉得邻居像小偷了。

    “人有亡斧者,疑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其邻之子非变也,己则变之。变之者无他,有所尤矣。”

    投射效应的启示

    投射效应使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知觉他人,而不是按照被观察者的真实情况进行知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投射到别人身上。自己喜欢的东西,以为别人也会喜欢;自己厌恶的东西,以为别人也会厌恶;明明是自己的经历,却拿来去比量别人的经历。

    凡此种种,都会让我们失去了人际沟通中认知的客观性,从而导致主观臆断并陷入偏见的泥潭。

    这种“偏见”会让我们在评价他人时出现错误,导致误会他人。

    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去知觉他人。

    投射效应也是一种读心术。因为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往往可以从一个人对他人的看法中来推测此人的真正意图或者心理特征。

    投射效应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它会让我们的认知缺少客观性,由此而产生消极的影响。

    投射效应会使我们对其他人的知觉产生失真。比如,心地善良的人总也不相信有人会加害于他;而敏感多疑的人则往往会认为别人不怀好意;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自己。

    有时,投射效应是处于一个人自我防御的心理需要而发生的。

    自己有某些缺陷或不良品质,于是不自觉地会怀着一颗敏感的心,在别人身上搜寻有关的蛛丝马迹,期望在别人身上发现同样的缺陷,进而对自己的缺陷感到心安理得:人都是这样,我也不必过多自责和不安。

    克服这种心理倾向的关键是认清别人与自己的差异,不能总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另外,需要客观地认识自己,既要接受自己,又应不断完善自己。

    扩大自己的认知。一个认知面窄的人,很大可能是一个思想狭隘的人。

    我们不能控制别人怎样认识我们,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怎样认识别人,避免自己成为一个狭隘之人。提升自己的认知,扩大自己的视野,我们的人生也会随之开阔起来。


    四个关于“投射”的法则

    产生投射效应的原因在于人的主观意识在作祟,所以我们必须时刻保持理性,克服潜意识和惯性思维的不良影响,让事物的发展规律还原它本来的面目,学会辨证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会客观和冷静地看待我们周围的这个世界。

    法则一:从外在看内在,从别人看自己

    你从别人身上看到的其实是自己。你在发觉对方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你也等于是发掘你自己。去了解他的感觉、想法,你也更了解自己,你们相互成为对方的镜子。

    如果你觉得伴侣对你失去热情,可能是因为你也对他失去热情;就像一位婚姻专家说的:“如果我们的婚姻变得乏味,可能是因为我觉得乏味,或更糟的是我这个人很乏味。”

    事实上,那些令你厌恶的人是在帮助你,他帮助你了解自己,让你发觉你的阴暗面。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我们跟一个人越亲密,就越容易产生厌恶,因为他让你看到自己的真面目。别人最惹你讨厌的地方,通常也是你最受不了自己的地方。

    法则二: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认为别人是什么样

    你不能容忍他人的部分,就是不能容忍自己的部分。一个品德不好的人,就会怀疑别人的品德。

    一个对别人不忠诚的人,也会怀疑别人对他的忠诚;一个不正直的的人,就会把别人的任何举动都“想歪”,因为他就是那样的人。

    一个对别的女人有非份之想的人,自然而然地,也会猜疑自己的女人。

    老遇到讨厌的事的,往往是令人讨厌的人。喜欢挑人毛病的人,其实自己才是最有毛病;喜欢说三道四的人,其实自己才最不三不四。

    如果你很爱发脾气,你就会认为别人常惹你生气,每一件事都可能变成你愤怒的理由。

    并不是说每一样东西都是错的,而是你会投射,你会把隐藏在自己内在的东西投射到别人身上。你会谴责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因为你有太多的怒气,所以即使是一点小事也能引燃怒火。

    同样,别人对你说什么,也反映了他们是谁以及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批评你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不满,甚至他们自己就是他们所批评的“那种人”。

    当你内心走向良善时,你将停止批评别人和对别人的批评产生反弹。如果你对一颗长满苹果的树木丢石头,掉下来的就只会是苹果,不管谁丢都一样。一个真正良善的人,不管你对他怎么样,他显现出来的就只会是平和、良善,因为他就是那样的人

    法则三:你内在是什么,就会被什么样的人吸引

    你对外排斥什么,对内就排斥什么。一般而言,那些我们相处愉快的人,正是反映了我们喜欢且接受的内在自我面向。

    而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也反映我们不愉快且不接受内在的自我。

    教双方和谐相处,不如教他们让自己内心和谐,那样双方自然会和谐;教他们如何增进彼此感情,还不如教他们增进自我成长,那样彼此关系自然会成长。

    当有人问我要如何改善关系,我总会告诉他们:“首先你要深入内在,除非你内在的问题先解决,否则你不但无法改善,而且会制造更多问题。”

    一个有控制欲的人,除非内在的空虚得到填补,否则就不可能放下别人,也难以解放自己。

    一个满怀怨恨的人,除非内在愤懑的情绪得到抒解,否则就不可能停止怨怼。

    一个爱嫉妒的人,除非内在能找到自信,不再跟人比较,否则就不可能停止嫉妒

    每个人外在的言行举止都是内在思想的呈现。你如果无法信任自己,就很难信任别人。

    你如果无法尊重自己,就很难尊重别人;你如果无法肯定自己,就很难肯定别人;你如果不能照亮自己,就不可能照亮别人。

    当伴侣们没有了爱而彼此伤害,我不会告诉他们要如何努力爱对方,而是要求他们先学会爱自己,因为伤害对方其实就是伤害到自己。

    你与每个人的关系,都反应出你与自己的关系。如果你不断与自己的内在冲突,那么你也会不断地与别人冲突。

    如果你自己内在的情感挣扎,那么你也会与别人在情感上发生挣扎。我们在感情中所遭遇的问题,就是我们内在的问题。

    我们吸引的关系,都反映出我们拥有的特质,以及呈现我们的内在自我。所以,关系出问题的人,不仅要检讨你跟别人的关系,也要反省你跟自己的关系。

    “外在”困扰我们的问题,正是我们“内在”无法整合的部分。如果你想改善外在的一切,就必须从改变内在开始。

    法则四:你约束别人,自己也会被约束

    你越恨就越束缚,你越爱就越自由。

    当你掌控别人时,你同时也被掌控;

    如果你绑住别人,别人也会绑住你。

    你想想看,当你控制别人,不准他们做这做那,那如果他们不照你说的话去做呢?你会怎么样?你就会不高兴,对吗?你的喜怒哀乐是由别人来决定,你认为他们是被你掌控的吗?不,其实你才是被掌控的

    以眼还眼,结果是大家都瞎了。如果你不断在记忆中反刍旧的伤痛,你就是给了最初导致伤痛的人一再伤害你的力量。

    那就是我为什么说,当你怨恨别人时,表示某种程度上,你也怨恨自己。

    要怎样彻底消灭敌人?把敌人变成你的朋友!你会发现,那些最难得到原谅的人,正是你最需要原谅的人;最难放手的人,正是你最需要放手的人

    我周围都是镜子

    明白了“投射”是什么东西,我们就能透过“投射”的影像来了解自己,以免再犯认知上的错误了。

    这就好比我们得到了一面镜子,只要经常在镜子里照照自己,我们就会得到最大的益处。

    都知道,在镜子里,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外面的世界。看到的,仅仅是我们自己。

    所有人的四周都是一面十分巨大的镜子,镜子反射着自己生命的内在历程、价值观和自我的需要,即我们看见的并非外面的世界,而只是自己。我们对别人的意见,主要是取决于他们使我们看清自己什么,而不是我们如何看他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投射效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zqb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