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最可怕的孩子?网友:要是我有这样的孩子,往死里揍!

最可怕的孩子?网友:要是我有这样的孩子,往死里揍!

作者: 原子妈咪 | 来源:发表于2018-01-09 16:04 被阅读0次

      1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视频,一个6岁的小男孩面对妈妈和育儿师大发脾气,砸东西,掀翻桌子,吼叫,甚至打育儿师,表现得十分狂躁,而妈妈一脸无奈,束手无策。 

    ▲ 暴躁地掀翻桌子

    ▲ 用头顶撞育儿师,抓育儿师的头发

    当被象征性地惩罚坐在淘气椅上时,孩子先是发火暴怒,然后砸计时器砸椅子,最后开始拔自己的头发、脱掉袜子光脚放在地板上。

    ▲ 一脸无奈的家长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看到的另外一个视频,一个十岁的孩子和妈妈的餐厅吃饭,孩子打破了什么被要求赔偿,妈妈责怪了他几句,他竟然开始动手打妈妈,情绪失控,像头猛兽。

    这些孩子已经超出了“熊孩子”的范畴,具有了明显的性格缺陷和教养的黑洞。

    从评论来看,这样的孩子还不是少数。而对于应对招数却各有看法:有人认为都是惯的,揍才是硬道理。有人认为这是缺爱,应该给这样的孩子更多的爱。

    先来看看育儿师是怎么做的。

     2 

    第一:

    育儿师分析小男孩缺乏是非观,首要地是帮助他建立是非观,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第二:

    错了就要受到惩罚。育儿师先是警告:如果你继续这样,我会让你坐淘气椅。当小男孩仍然不听劝阻,育儿师果断地把他放在淘气椅上。

    第三:

    惩罚结束后复盘,再次告知对方哪里做错了,帮助强化印象,同时理解对方的情绪,表示对方能作出改变很不容易。

    最后,在整个过程中,育儿师都注重为孩子和妈妈之间搭建沟通桥梁。

     3 

    面对妈妈的“置身事外”,育儿师多次要求妈妈加入:

    告诉孩子刚才的行为是错的,告诉孩子必须接受惩罚,告诉孩子惩罚时间结束,拥抱孩子。

    从视频来看,育儿师的办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孩子安静了下来,并且在育儿师的引导下拥抱了妈妈。

    有人为育儿师点赞,有人则质疑这种办法属于“以暴制暴”,治标不治本,应该走到孩子的心里去,给孩子爱和安全感。

    我认为这是混淆了育儿师和妈妈的身份。

    育儿师作为诊断和亲子教育模式的指导老师,现场的处理很专业,孩子的表现所内含的心理特征也分析得很到位——

    如在被要求惩罚时如何“心思缜密”地反抗以期大人就范,尤其是在这过程中对妈妈角色的参与的要求,都符合育儿师的身份。

    从根本上说,育儿师本身就不负责“治本”,所有的亲子教育都有赖于父母作为第一责任人。

    我们这一代大约从小受了些苦,父母溺爱这种事还没来得及发生,长大后有了孩子下定决心要好好爱他,给他最好的,却不知道爱是一种智慧。

    温柔的母亲也会教出暴躁的孩子,受宠的孩子也可能还是“缺爱”,每对父母都应该学会用爱和智慧去教育。

    想要避免,这几个基本的原则要把握。

     4 

    一、为孩子树立边界

    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哪些范围里是自由的,哪些是绝对不能碰的。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糖果,但是你不能把商店里没有付钱的糖果带回家。

    这一点绝不能模棱两可甚至为孩子开脱:小孩子懂啥,没事,反正他们也没发现,反正也不值几个钱。一旦大人犯浑,孩子教育必败。

    二、犯错必须给到告诫和惩罚

    你打人是不对的,如果你再打人,我会停止你今天的一切游戏时间。

    惩罚不是目的,建立孩子错了就要受惩罚就要承担责任的观念才是最重要的。同时也有助于树立家长的威信。

    一个不能建立规则的家长容易被孩子轻视和“利用”。就像视频中的6岁小男孩,已经懂得心思缜密地控制大人。

    三、“感受——认知——处理”情绪三步法

    很多脾气暴躁的孩子对于生气的情绪其实是恐惧的,他感觉到有种可怕的情绪,但不明白这是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只好任由情绪控制,这就容易表现出来仿佛得了“狂躁症”。

    当孩子生气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先去感知情绪:“妈妈知道,你现在心里很不舒服对不对,像是心里有团火钻来钻去是吗?”

    然后告诉他这是什么,这种感觉妈妈也有:“没关系,你现在是生气了,妈妈有时也会生气,也会有这种感觉。”

    再试着教他如何处理:“这种感觉很不好,让妈妈抱抱你,这样是不是好一点了?”

    感受——认知——处理,这样的情绪三步法在孩子三岁之前就可以教给孩子。

    可以借助一些绘本帮助孩子认知情绪,提升情商。

    四、给孩子表达的自由,并给予回应

    一个对情绪有充分认知的孩子,会更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生气了,我很不开心,我好害怕。”这个时候,父母应该给到孩子回应:“来,说说你为什么生气。发生什么事不开心了?不怕,有妈妈在。”

    每个孩子都在寻找“你”,都在期待被“看见”,得到及时回应,孩子才能更好地构建安全感。

    特别注意地是,要给到孩子表达的自由,哪怕孩子不能准确表达,也可以引导他说出感受。而不是粗暴地切断:你怎么回事?你有什么好生气的!有什么好怕的!男孩子怎么胆子这么小!不许哭!

    一旦切断正常表达的通路,孩子就容易转而寻求其他表达,比如沉默,比如大喊大叫摔东西。

    五、张弛有度,做有力量感的父母

    非原则性问题充分给到孩子自由,支持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原则性问题务必守住,和孩子做朋友不等于事事商量,更不能事事顺从。

    规则就是规则,必须遵守。如果你守不住自己的边界,就很难指望孩子守住边界。

    当妈不易,希望我们在爱孩子的同时,也学会爱的智慧。

    - END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可怕的孩子?网友:要是我有这样的孩子,往死里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zqg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