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埋住了黑暗
黎明就这样升起”
“ 我把心事扔进河里
心事越来越多
河里的石头也就越来越多 ”
“种子
被埋在大雪下
安静发芽
老枯树
在夜里长出一根新枝丫
而我
在爸爸妈妈看不到的地方
偷偷长大”
图片来自网络以上诗歌出自《人生第一次》纪录片第3集长大中的漭水中学的学生。
一生很长,第一次刻骨铭心。
这是一群云南偏远地区留守儿童,她们的父母或多或少都不在身边,她们过早的成熟,过早的独立,父母外出务工,她们默默接受,不哭也不闹。
校长说,这里的孩子太懂事,也太安静了。
就像后山奔腾的瀑布,突然就没有了声响。
在中国的高考作文,这样写着“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但在这里,在漭水中学,诗歌课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
无益于升学率,为什么还要教诗歌?
因为只有一半学生能考上高中,走出大山的孩子很少会回来。
校长说:诗歌可能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可以改变一个人。
学了诗歌的孩子,不会去砸玻璃。
纪录片里原本安静的孩子,通过诗歌找到情感解锁的密码。
孩子们写了很多诗,我最感动的,还是诗歌让原本不善表达的山村人,
可以向亲人传递她们真挚的情感,看着看着眼泪就流下来了。
其实就像纪录片的志愿者说的,对于大山的孩子来说,诗歌并不能够改变什么,也不能够让他们的家从大山深处搬到镇子上,也不能够让他们的父母都陪在孩子身边,诗歌就像一个翻译器,当孩子们有感情的时候,他就能通过诗歌表达出来,希望外面的人,也能够看到这些孩子是在闪光,不只是那个负面的标签,他们也有美好的地方。
考大学,不考诗歌
但会诗歌的孩子,不会去砸玻璃。
这样的教育,令人敬佩,值得深思,值得学习。
题外话:作为一个即将的教育工作者,我看完想了很多,想到我大学期间的支教,想到那群可爱的孩子,想到我是否能够担得起教书育人这个责任,想到未来我该如何学习这样的教育,能够让我的学生从心灵深处就感受到这样的快乐。未来之路,守住本心,探索中前行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