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子里实在是个懒惰的人,离考研初试已经过去三个多月,复试结果出来也过去了一个多星期。答应自己考完一定要好好写篇经验贴,却磨磨蹭蹭现在才开始动笔。
其实也不全是懒,有些事情,你经历的时候,会觉得过程里面的每一件小事都想纪念下来,因为炽热和不想忘却。可是当你真的走过那段路之后,回首而望,似乎一切都如过眼云烟,随风而去。
成长的过程,其实是自己告诉自己这世间万物的故事,各种曲折,自己能感受,旁人却无法诉说。而参与考研,便是经历一场洋洋洒洒的大雪,各人有各人的皎洁,各人也有各人的隐晦。
最初想考研的念头,很普通,高中好友们都决定考,便想着要不要也随波逐流。我其实是个没啥上进心的人,高中按部就班地学习,没想过以后要做什么,进大学就是为了那句“大学特别好,可以想玩就玩,没人管”,就想着要是能进大学天天看小说就好了。当然,我们高中不差,所以师资很好,加上身边玩的小伙伴都是一群学霸,所以考大学勉勉强强地上了本省一所理工211。至于专业,曾经特别想去的植物系,也最后熬不过妈妈的啰嗦,选了一个曾经怎么都没有接触过的管理类,大二分专业也算听话选了财管,谈不上多喜欢,也不至于讨厌。
大学三年,不算昏昏噩噩,奖学金也拿了几次,一些荣誉称号也有,算不上优秀。大一未分专业的宿舍,三个舍友分别是她们专业的绩点前三,也跟着多多少少学着点。后来分专业之后,重新分宿舍大二那年,玩的比较脱,啥正事也没有干,绩点掉了一大截。不过也没觉得多重要,因为一开始进大学就没考虑过考研,就想着毕业找份工作,能养活自己就够了。大三那年算一个转折点吧,因为身边的同学都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想保研的努力升绩点参加比赛发表论文,想工作的认真找实习改简历,想出国的拼命刷语言成绩联系中介。
人人都有即将踏入大四的恐慌,而当旁人问工作还是深造,我只会摇头说我也不知道啊。是真的迷茫,我以为我是想找工作的,可是参加过一段实习之后,我觉得无论专业能力还是心理状态都还没有做好参加工作的准备。至于深造,考研?一无所知。出国?英语实在烂。保研?来得及吗。
讲真,那个时候的我,看着身边的人忙忙碌碌,雄心勃勃,为了自己既定的目标全力以赴,觉得大家都好酷哇。而自己,无论学习还是实际社会经验,似乎都还定留在那个什么也不会的大一新生。
这是一件,想想就让人难过的事情啊。
说出来不怕笑话,我一直到大三上才知道有考研这回事,才知道原来想读研究生也得像高考一样参加统考,而且时间还不是六月份,是十二月份。好像记得墨菲定律有一条,一旦你要是想了解一方面的事情,就会发现以前从没有注意过的生活里,到处充满它的信息。有了考研的念头,我才发现我对身边的事物到底是有多不关心:食堂公告板、网上消息、宣传海报……到处都是关于考研。
我咨询同学,还有学长学姐和老师,有关该不该考研这件事。个人有自己的建议,经过了解之后,我愈发觉得考不考研是我自己的决定,别人没法做主。于是我开始用自己的方法权衡利弊,我把自己认为是考研的优点还有缺点都列出来,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借鉴旁人的评价,给各个因素加权,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应该。
我想这个结果,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给一个因素特别大的权重:可以重新开始一次大学生活。
是的,我想重新来一次。和一位读研的学长聊的时候,他说,研究生对他而已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把遗憾以前本科没有做的事情,好好地去做。
如果能够读研,那我可以好好学习,多参加实习,多认识不同的人,去一些地方,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而不是像本科那样迷茫而又浑浑噩噩的度过我的青春时光。
可以重新开始呢!多好。
然后就是获取信息,制定计划,买书买资料,准备大干一场。
开始觉得有考研目标是大三下,那会五月份还参加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夏令营预录取活动,当然最后被刷了,没能比过大神们。关于学校和专业,我没考虑太多,因为一直喜欢复旦(没道理的喜欢,估计就是缘分吧,哈哈哈),所以就打算报复旦,至于专业,先是根据喜欢的学校复旦,然后在这个学校里面找可能的专业。本来想报和本科一样的财务管理,但是管理学院这个专业只有硕博连读。个人不想读博,而且考虑到专硕这几年都很火,对于经管类的专业培养模式也不错。然后了解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国际商务是全免学费加出国一年拿双学位,简直太诱人了,就想要不冲一冲呗。当然,参加过预录取活动之后,我就几乎放弃了这个念头,那些大神们的能力真的很强,说起英文来口若悬河。而我最怕的就是英语听说,全程哑巴。可见好项目就是增多粥少,而且我不擅长这方面,没优势也不聪明。
不过那个时候,我还是没有放弃要报管院国商这个念头,毕竟不甘心嘛。而且我发现我有时候是那种傻乐的人,爱做梦(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小说看多了( ー̀дー́ )),老觉得万一我就是那个被选中的孩子呢?同时也了解到复旦国商除了管院有这个专业,经济学院和大数据学院也有,只不过后两者的学费不是全免,两年得16.8万,考的都一样,除了管院是英语一,经院和大数据学院是英语二。(具体区别后文我会介绍)就想着,那先准备吧,九十月份再决定哪个也来得及。
正式决定考研是7月7号,还特意发了朋友圈。哈哈哈,年少轻狂啊。不过在此之前就买了一些考研资料,比如念念有词和数学全书。没有都看完,但当时应该单词已经背过一遍,恋恋有词的视频看了高频部分,数学全书把定理都看了一遍,例题没有做。七月份是想好好学习的,但是当时感情方面有点问题,所以心不在焉,学的断断续续。但是好歹七月份把宇哥的基础班视频看完了,数学全书高数部分也刷完了,七本专业书看了三本,英语一的真题也刷了一些。
七月末到八月中旬到我外婆那边住,外出青岛旅游过两周左右。还是太年轻,以为自己可以边学边玩,但是带过去的资料翻都没有翻开过。八月下旬回武汉,没想到一回来就生了一场大病,就是那种吐也吐不出反正肚子超级难受,医生说好像什么急性肠胃炎,说是急性,但还是躺在床上有气无力了差不多一个星期才好,所以八月份几乎就是荒废的。九月份开学事情还有点多,大四上还有课,开始还是打算去上课的,不过后来不上课的同学越来越多(实习的实习,考研的考研,能请假就请假,能翘课就翘课,能申请免听就申请免听),我自我感觉也不太好,就不打算去上课了。
如果说真正开始认真准备考研,确切说应该是九月下旬,因为那个时候我才开始慌了。
我发现,我六七月背的单词和听的数学课都忘了!!!是的,经过八月份的荒废,那些本来就是走马观花式学的知识点,我忘了差不多了,甚至连洛必达法则是什么,行列式和矩阵的区别是什么都忘了。
当日发的朋友圈永远留恋现在想想,那个时候自己还真是乐观,一边慌张一边制定计划,心虚地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说是新一轮,也不太确切,因为那个时候英语一真题已经刷过一些单词还记得一些,所以英语这方面有记忆。数学思路全被打乱,知识体系也乱七八糟,确实得重新整理。专业课几乎就没有形成框架,不得不用更高效的方法。政治的资料倒是买了一大堆,可是都是全新,只能用最重要的了。
后面的日子,过的充实而且紧张,因为确实比别人进度慢,也不想熬夜(舍友睡眠质量不好,有一点光或者声音都睡不着),只能抓紧白天时间,提高效率。每天差不多六点四十起床(深冬之后就差不多七点了),吃个早饭,因为图书馆八点开门,所以就在旁边的车库背书。图书馆呆一天,上午做数学中午吃完饭回图书馆趴着睡一觉或者幸运的话可以躺在小沙发睡一觉。醒来继续背啊背,英语和专业课轮流转,晚上吃过饭就看看政治和补补白天没有完成的任务。
冬天的风是真的冷,起床都不愿意,还要在冷冰冰的车库旁边跑着圈背书。有时候想想,无论做什么,有点浪漫主义精神也很重要(或者说中二病和玛丽苏情节)。就像我实在冷的受不了,就会想象自己是受苦的小公主,会有王子来救我,但是在此之前,必须把今天这一页书背下来!!!还会和水池里面的金鱼聊心事,和路边的杂草说早安,和自行车比赛站立。٩( 'ω' )و 是够傻的,不过可以支持我走下去就行。
我不觉得考研苦,虽然到后期因为数学题做的不顺而哭过好多次,虽然因为时间紧专业课边背边哭还边哭边背,但是那是我发泄情绪的方式,我从心里面还是很享受当时为了目标努力的阳光灿烂的生活。我很喜欢,喜欢当时那个宁愿哭鼻子也会转头笑着拿糖哄自己要好好加油喔的自己。
她真的很可爱,是以前我从没有发现的自己,是自己一个人度过那段时光,不活给任何人看,一个有趣而真实的自己。
哎呀呀,我又不想继续写下去了,趁我还有点兴趣,先把干货写写,剩下的以后再补。前排围观,贩卖小板凳和瓜子啊,终于没有废话了:
【政治】
政治上没有什么过多想说的,真正开始准备是等考试大纲出来之后。我高中是理科生,所以最开始是想好好学习政治的,但是因为实在懒癌发作以及后期背专业课时间不够,所以在政治上面花的时间最少,最后也只有66分,没有什么话语权。
关于学习资料和课程方面,我买了肖秀荣老师的所有资料、考试大纲以及配套的高教版习题、最后一个月所出的几乎所有的预测题和押题卷,我看的视频课有徐涛的马原和近现代史强化班,XX老师的基础班(好对不起 这位老师,突然忘了姓名,想起来再补(ಥ_ಥ)),肖秀荣的冲刺班。没有全部听完,就挑了不太熟的知识点听。如果说建议的话,个人而言(真的是政治渣渣,想高分还是去找其他经验贴(*/∇\*),资料我觉得对我最有用的是考试大纲解析+肖秀荣必备知识点+肖四肖八+徐涛马原视频课。肖秀荣老师的精讲精练我就翻了几页就看不下去,内容太多我不可能有时间看完,1000题只刷了马原部分的多选,其余也是没有时间,其他老师的预测卷和押题卷也是买了没有时间看。但是,那本粉红色的考试大纲解析倒是翻过两遍,而且是认真地翻,毕竟教研组编制,官方解析啊(不是考试大纲,是解析!!!);肖老师的那本小册子是精讲精练的浓缩版,背过一遍之后对整个知识体系有了比较透彻的记忆,肖四肖八不用说,考过考研政治的人都知道必买之物(关于押题,虽然很多人说肖老压的准,但是我觉得肖老只是压中会考哪个方面,具体答案得考场上随机应变,不可能期望百分百压到;徐涛老师的视频课我觉得讲的特别好,很踏实而且有逻辑,而且小涛涛有时候炒鸡可爱,哈哈哈(PS:有同学讲徐涛小黄书今年全压中了,我没有买过也没有背过这本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如果时间够多背也不是坏事)
下面是我的复习计划,实际上也差不多是按这个执行的:
选择题~1000题练手(这个没有时间只刷了马原部分,如果政治开始早的可以刷完,听其他同学讲效果显著,多选题正确率刷刷上升)+最后一个月各种预测卷的选择题(感觉这种方法有点投机取巧,我后来上考场就很心虚,老觉得是靠碰,不过好处是高效,因为这个时候差不多都是各个老师或者机构总结出的出现概率很大的题目)
大题~肖老的最后四套卷和八套卷(八套卷背了一遍都忘了,就没有继续背下去,而且后来四套卷出来以后发现有些大题和四套卷一样,就把四套卷背的很熟,没有管八套卷)
总结:政治如果想要拿高分(比如75+),必须提早准备,尤其马原部分,靠理解靠总结,不要指望投机取巧,没有真材实料,最后做多选题会让你怀疑人生。当然如果你其他课程内容比较多而且时间紧迫(比如我还有七本书要看要背,而且只剩下三个月),你可以适当选择一下预测和押题,不过这个有风险,还靠人品,万一哪一年反押题就会死得很惨。所以,如果想保险,不建议。另外,选择题很重要!!!非常重要!!!大题真的差不了多少,大部分同学最后都会是靠背肖四或者其他老师的押题卷来准备大题,抛开字丑字美,分数隔不了多少。但是选择题是真的靠积累,而且选择题的比重又大,想拿高分,甚至想及格,必须在选择题上用功。
习题册完全空白,解析看了两遍刷各种冲刺卷的选择题
多对比找到适合自己的
成长是本无言书
【英语】
因为最开始准备的是英语一,所以最开始直接刷的英语一的真题,从1997年到2015年,认认真真地做了一遍。我说的认真是真的认真,因为我真正投入考研是九月下旬,只剩下三个月,没有多少时间,英语也不是短时间能提高,所以必须高效。我知道我的强项是阅读,所以在这个板块我着重训练得是速度,以及通过文章记单词。(念念有词暑期听过高频部分视频,但是听过之后没记住多少,而且后面中频和低频单词我也没有背,所以差不多单词只考真题来背的。)说到背单词,我推荐的方法是在阅读中记单词,有情景而且符合出题习惯,还可以把每年英语单词大纲打印下来,把每次不太熟悉的在那个单词后面画正字,形成独属于自己的“单词书”。尤其到了十二月份,每周从头到尾看一遍,特别实用。等最后报考志愿之后,我就转英语二了,但是英语二真题比较少,所以还是继续把英语一真题刷到了2015年,然后再刷英语二两遍。
有人会说英语二比英语一简单,但就我个人经验来看,两者的难度除了字数和题型上面存在差异,最大的不同应该是思维模式。我做英语一阅读最好记录是一个都不错,最差是错了八个,而英语二阅读最差四个,最好一个都不错。而且最开始做英语二的时候,我甚至都觉得英语二要难,后来熟悉出题路子之后才慢慢习惯。一定要整理出属于自己的答题思路和答题习惯,最开始不熟悉套路的时候可以多看看老师们的技巧。蒋军虎老师的绿皮书系列虽然贵,但是确实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属于英语二中做的我认为最好的。当然选哪个老师,看个人习惯。我需要强调的是,技巧再多,也抵不上自己思考出的答题思路。因为考场很紧张,很多技巧性东西也许会忘的干干净净,大脑一片空白,你只有形成条件反射了,才会按本能做题。
阅读方面我唯一的建议是刷真题,培养应试思维,拒绝模拟题,最多拿来练速度记单词。我觉得阅读一向是可以的,语法就没有看过,最后考试阅读对答案应该是一个都没有错。
但是写作就不行了,由于时间不够,我直接背的是王江涛老师的十大必备作文,然后自己整理了属于自己的模板(大小作文各一个,百分八十都可以套进去)。作文模板这个东西,不是不能用,要是心里真的一个模板都没有就上考场,写的出又快又好的作文会很难。但是模板一定要不“俗气”,就是不能太大众化,得有自己的特色。另外,我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必须得手写训练!!!我就是因为时间来不及加上懒,只默写过几次,最后上考场第一个单词Dear就紧张地写错,然后得重新划线写下一行,搞得整个卷面特别不整洁,关键会影响心情,很多简单的单词想不起来。一出考场,我就特别后悔,感觉把不该犯的低级错误都犯了一遍。通过估分,我觉得我作文应该扣分特别严重,所以学弟学妹一定要好好手写!!!
至于其他小题型,我只通过真题刷题感,熟悉题型。有一段时间看过朋友推荐的唐迟老师的视频课,但是感觉一般,而且不够高效就果断放弃了。翻译方面我觉得要是实在不好,可以把往年真题中的翻译都集中做一遍,做多了语感就出来了。
总结:英语只靠真题,然后按个人实际情况,补一些自己差的方面就可以了。关于英语基础影不影响考研英语,我觉得这个得看情况。如果你只是听力不好,其他方面还行(比如我,虽然过了六级,但是听力分数只有100分多一点点,全靠阅读),那么考研英语对你来说不是很大问题,扩充单词量和培养题感是比较重要的。毕竟考研英语不考听力,起码初试没有过多障碍。(当然,很多学校复试是要考听力的,这个自己也不能完全不管。)就算自己阅读写作都有问题,也事在人为。我身边就有朋友四级擦边过,六级考了三次没有过,但是照样英语一拿79分。无论学什么,我觉得认清自己薄弱环节最重要,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成长是本无言书成长是本无言书
【数学三】
终于要写数学板块啦,数学可以说是我最付出最多的一科。关于基础,本科学过经管类的数学(高数B,线代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来自理科大省湖北高考100多分。不能说没有基础,因为数学讲究的是思维,虽然我在理科班是个渣渣,但是好歹三年读下来也是具有一定逻辑感。但是说实话,大学怎么过下来,一般人都知道,我本科没怎么用功,一般都是临时抱佛脚,自然而然到决定考研那会都忘了一干二净。加上我本来就老是被身边的数学大神碾压,所以一开始考研还犹豫过要不要考数学三。毕竟经济类联考和会计专硕我都可以选择,而且数学难度低一些,数三这几年难度一直没有降,我也怕我这种渣渣会考的一塌糊涂。当然最后,因为复旦国商要求考数三,而我又喜欢这个专业,只能硬着头皮上。而且那时的考研界都预测数学三已经连续两年难度上升平均分低于其他数学科,18年考研估计会降难度(事实证明,预测啥的都是虚的,今年难度明显继续上升啊(ಥ_ಥ)),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加入了浩浩荡荡的数三大军。
课程:高数听宇哥的视频课,基础班和强化班都听得特别认真,笔记做的工工整整;线代部分最早也是听宇哥,但是发现不太符合我的学习习惯,就受人推荐听得李永乐大神的基础班和强化班,笔记做了强化班的,但是不仔细,因为线代课堂笔记真的来不及做啊,永乐大神都是提前写好的,直接解开讲题;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板块,宇哥、汤家凤和王式安都听过,宇哥善于表达,汤家凤老师很仔细,王式安老师命题组前辈可学习解题和答题技巧。
资料:打基础时,最开始也想要不要把本科课本重新看一遍,但是试了几天之后发现根本来不及,如果时间充裕的同学可以考虑考虑,时间不够也没有耐心的就不要尝试了,同济那本课后例题做下来十之八九不记得有啥重点,直接刷数学全书,基本知识点上面都有,没有了或者不清楚的再去翻对应课本部分,这样比较有的放矢;打基础只要一本《数学全书》仔仔细细做一遍(仔仔细细就是例题都要刨根问底,一点点不懂也要弄清楚)就够了,大红色的版本,也听过别人推荐粉红色的,去书店对比过之后还是选择了这一版本,里面排版清楚,例题也解释仔细而且新;强化阶段,高数部分因为配合的是宇哥视频,加上学长把他去年的《高数十八讲》送给我了,所以有看上面的数三部分,例题都很认真地做了一遍,章后习题没有时间就没有做了,一遍做下来思路清楚不少;线代和概率论部分,在进行强化的时候都是二刷《数学全书》,不过后期九月份回学校因为忘的差不多了,线代这个部分的知识体系简直一塌糊涂,同学推荐了李永乐大神的《线代讲义》,我借过来看了一下午,理了理思路,发现果然很不错,建议还没有开始准备线代的同学们可以一开始就用《线代讲义》,虽然《数学全书》上的线代部分也是李永乐大神编的,不过没有《线代讲义》仔细,也不够具有逻辑,所以还是建议一开始就用《线代讲义》;强化阶段之后就是刷真题,买过市面上的所有比较热的模拟题,但是做过一两套之后就放弃了,继续刷真题(我不会告诉你们是因为做的太有挫败感才选择放弃,宇哥简直太不温柔了,永乐大神也不见得多仁慈(ノ=Д=)ノ┻━┻),真题买了两个版本,一个是永乐大神这边编著的《真题解析》,喜庆的大红色,一个是宇哥这边编著的《三十年真题》,清新的草绿色,刷真题是以红色为主绿色为辅,因为对比下来红色的答题更具官方,可以学到更多的步骤分,就先刷红色的十年真题(将近三年的留着了为了最后冲刺)之后,再做绿色的前十年和二刷后十年真题,绿色是以卷子形式印刷的,可以用来练速度和考试感觉;冲刺阶段主要是看改错本和继续把没有刷完的真题进行模拟,说起改错本真的超级好啊,对我这种喜欢不断犯小错误的人,改错本在冲刺阶段真的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且我做改错本真的是总结了一套方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加我扣扣,具体详谈);关于习题册这方面,我把永乐大神团队的《基础660》前前后后认真地刷了一遍,还进行了总结,一遍下来都总结出了一本具有重难点的改错本,虽然错误率真的很高,做的时候也很有挫败感,但是得以于我的乐观和身边人的鼓励,还是硬着头皮做下去了,做完一遍之后再去刷真题,选择填空题的做题速度真的快了不少,而且也没有觉得那么难了;宇哥团队编的《1000题》也做了高数部分,后期没有时间,就只做了直播课里面划的重点题,我虽然喜欢宇哥,但是我不是很推荐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其实不是宇哥编的,而且排版太密看着不喜欢,但是如果有人喜欢那就好好刷,一遍下来肯定会很有收获。
方法:《数学全书》可以三刷,用三色刷题法,三遍讲究详略得当;真题因为我买了两套,所以没有像别人那样用铅笔做第一遍,直接做,但是我注重总结和改错,做完一套都会好好总结,这在最后冲刺阶段对我帮助很大(想要了解我改错本的,可以私信我,这里就不多说);习题册可以多做一些,因为锻炼速度和题感,如果运气好也可以遇到题型元祖,加上发散思维,可以做熟一批题;听视频课请做好笔记,但是做笔记也要讲究方法,一本好的听课笔记可以秒杀《数学全书》,因为那是你自己的东西。
总结:数学讲究知识点+熟练程度。
知识点是基础阶段的任务,踏踏实实地做一遍《数学全书》绝对够了。画重点!不能只单纯的看,必须动手做,不然整个推理过程不知道后期会很痛苦,这一点在我学习线代版块深有体会。熟练度取决于思维和做题,思维的锻炼在于总结,只有是自己花时间思考过的才能是自己的,做好改错本很重要。做题可以练速度,这样会形成条件反射,考场上会有一些紧张,但是也会多多少少想出来解题思路,尤其计算能力,不说答大题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来节约时间,选择填空要是算错了是没有分的!!!
感受:数学是一门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的学科,这对于我这个数学渣渣来讲,是一次幡然醒悟的经历。我记得我后期刷真题真的是过山车的心情,分数真的忽高忽低,而且有时候相差几十分,还会因为怀疑自己而边哭边做题。做第一套模拟题的时候,时间到了直接空了三大题,然后就哭的心灰意冷,那天什么也不想干,觉得自己太笨了,付出那么多也没有回报,幸运地是身边朋友的帮忙才继续走下去。最后那天上午考完数三之后也是哭的不行,当时觉得上不了130就读不了复旦了,中午饭也没有吃,和学长打电话说不考下午专业课了反正考了也没有用,学长安慰我也鼓励我,午睡也没有睡才恍恍惚惚地去考了专业课。现在想来,要是当时真没有去考专业课的话,我估计会后悔死。最后出成绩那天,虽然早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是还是抱有期待,万一自己还可以呢?事实证明,只要付出过就会有回报,数学最后的111分我已经很满意了,因为当时考场上就直接空了三十分左右的大题,猜的两道选择填空题都错了,最后能拿这么多分也应该是会做的都做对了,感谢我的改错本,纠正了不少吃亏的习惯。
当然,数学也是讲究方法的学科,努力有时候和付出不成正比。我高考那会也是数学拖后腿,虽然高中时期也是把最多的精力放在数学上,但是最后还是不尽如意。考研这会,自己总结自己摸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拿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所以,想要考数学的小盆友们,你们一定要好好去思考什么是你自己的学习方法,可能过程很艰难,但是只要过去了一定可以。如果你身边有正能量的研友,你们可以彼此一起打气,互相学习。如果没有研友,也可以找已经考上的学长学姐,学经验少走弯路。
成长是本无言书成长是本无言书
成长是本无言书
成长是本无言书
成长是本无言书
【专业课】
复旦国商考七本参考书,但是我认为其实有八本。当时时间不太够,而且七本书的内容实在太多就买了学长笔记。后来复试的时候一打听发现几乎所有人都买了笔记,笔记在使用过程中也确实可以起到画重点和整理框架的左右。所以,我建议大家买笔记,不是说我在这里为自己打广告,你们要是可以,可以多看看各种笔记,看哪一种适合自己,因为排版什么的其实也是记忆的一部分。
另外,我虽然建议买笔记,但是不建议一上来就看别人的笔记。最开始你应该把所有的参考书都过一遍,因为课本才是根本,笔记只是辅助。如果你有一年的时间准备,我甚至建议你自己做笔记,因为自己的东西后期最方便最熟悉。如果你没有那么多时间,你可以找学长学姐买笔记买真题,这样节约时间,可以去复习公共课。
我自己最开始就直接买了笔记,然后再看课本,效果不好。后来自己重新看课本,然后把每一本书都画了逻辑思维导图,这样一遍下来,思路清晰。接下来就是打印买的笔记,疯狂地背。后期又觉得效率不高,因为自己买过几位学长学姐的笔记,所以整合了一下,加上自己的总结,整理出了一份属于我自己的“高效”笔记。冲刺阶段就是用的我自己整理的,效果明显提高。
专业课部分就不说太多,因为这个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有兴趣的可以私信我,如果有兴趣看我的笔记也可以私信,我可以帮忙提供建议。但是不管别人说什么,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没有踏踏实实地学进去。国商专业课并不难,但是讲究理解和背诵。
成长是本无言书成长是本无言书
成长是本无言书
成长是本无言书
总而言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写到现在,本来想再写写常见问题答疑的,懒癌又犯了,写了这么多就不想写了,哈哈哈(๑Ő௰Ő๑)最近也要准备雅思,也没多长时间上网,想问得仔细的小朋友们可以留言或者私信啊,有空就回,如果人多会考虑建一个专门的答疑群。
还是要啰嗦一句:
考研是一场自己的旅程,也许足够幸运,有同行人,然则最重要的依旧是自己的内心是否愉快。请你相信,时间会告诉你答案。
成长是本无言书,风雨皆是自赏。旁人也许可以同行,却无法做深度阅读。如若问心无愧,便也山水尽在,满园春色。
希望所有的考研人,不忘初心,磨砺前行。用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姿态,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也祝福老天爷能给你,想要的。
上不上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在路上,一直在,成为更好自己的路上。
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成长是本无言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