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大国企,民营企业没机会了?
近来有很多民营企业家担心,民营企业会越来越不受重视,甚至发展空间会被挤占。特别是疫情之后,很多民企陷入危机,经营压力很大。相比之下,国企的优越性就体现了,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发展越来越快。
比如去年武汉疫情爆发前期,当人们对武汉的疫情突然爆发都感到束手无策的时候,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能够迅速建成,一个根本的因素,就是不少国企出了大力。从建筑建造到电力供应,再到通信、石化等,国企在抗疫中做了不少贡献,提供了有力保障。
疫情后还出现一种现象,就是越来越多国有资本进入民营公司。有统计,就这两年来,有70多家民营上市公司转为国企。于是就有人担心,民营企业的空间会越来越小。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思维,我们撇开存量去看增量,我们就会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2.国企的优势
放在国民经济的大盘子里,国企与民企,从来都不是天然对立的。它们俩都是市场主体,是能够合作共赢、优势互补的关系。这也是国家一直倡导的。
举个例子,我们刚才讲的,国有资本进入民企,本质上是民企和国有资本的合作,甚至是民企主动自救,没必要戴着“有色眼镜”来看这个问题。
如果从互补关系看,做强国企,并不等于民企未来没有机会,反而两者可以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疫情期间,民营企业主要在服务业,所以影响比较大。而国企都在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就能在危急时刻迅速补位。这既是国企的优越性,也是它的本职工作,没必要就此轻视民企的作用。
我们还需要看到,国家要做强国企,有一定必然性。
首先,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强,也更为可控。这种特点,对于应对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就很重要。这是国家战略。
举个例子,类似疫情这样的“黑天鹅”频发,企业随时可能遭遇风险。民营企业很多是中小型企业,与国企、央企这种航母型企业相比,就像小舢板,要想在风暴中生存就很难。所以,央企、国企能成为抓手,来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
当然,民营企业中也有航母,比如华为、腾讯、阿里,但是,这种自然成长起来的航母毕竟是少数,短期内很难培养,相比之下,国企就更可控一些。
其次,做强国企的必然性,还体现在国企能为更基础的技术研发买单,这是我国产业升级的需要。
现在的国际竞争,说白了就是技术实力的竞争。中国在很多领域已经从“跟跑”、“并跑”进入到“领跑”阶段,技术研发上开始进入“无人区”了。再加上逆全球化现象,西方国家频频对中国“卡脖子”,很多基础领域要自主创新。这中间的投入,是“算不过账”的。对于纯粹按市场规则来运营的民营企业来说,是不可能去从事这种亏本生意的。政府需要发动国企加入进来,在“算大账”。
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大家最近都很关注的光刻机。西方人想要拿这项技术要挟我们,所以这件事必须要自己干。但是这件事的成本远高于收益,短期是没有回报的。对于民企来说,根本算不过账。
总的来说,每当一个国家面临外部的巨大挑战时,要过“历史大三峡”时,都要通过整合国家力量来渡过难关,不然强不起来。
总的来说,从历史上看,每当一个国家面临外部的巨大挑战时,都要通过整合国家力量来度过难关,中西概莫能外,不然强不起来。
中国在短短的这十多年内,高速公路纵横发达,高速铁路八纵八横,还有全面覆盖的民用航空,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羡慕不已的。靠的什么力量?国企和央企。
讲到这里,你会发现,国家要做强国企,其实是为了发挥国企的抗风险能力,并且希望国企能为高昂的研发成本买单。这些正是民企的短板。
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是要否定民企的作用,只是希望民企能坦然面对。伴随央企和国企的强势崛起,自然肯定会挤占民企的生存空间。但是我们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我们经常讲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大道理就是国家要面对外面的挑战和内部的成长,它需要有强有力的手段和工具。那是不是民企就没有机会了呢?不是。做强国企,不是要抢民企的饭碗,反而在做强国企的时代,民企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多。下面我将会讲到这一点。
3.抛开存量看增量
好,既然民营企业机会也会增加,那机会究竟在哪里呢?在我看来,机会点至少有两个。
第一个是与国企全面合作,学会“与狮子一起联手打猎”。
用一个比喻来说,国企像狮子,生命力旺盛,捕食能力强,但是有时候会难免显得笨拙;大部分民企,尤其是相对弱小的中小企业,更像是狐狸,灵活机敏,能更快发现猎物,但是生存能力弱一些。
对于狐狸来说,要想安然度过旱季,需要学会与狮群协作,发现猎物后由狮群捕杀,自己也能分享到食物。只有发挥各自特长,这样才能繁衍生息。
比如参与国企混改就是一个很好的路径。同一个领域内,央企国企可以提供资金、市场等资源,民营企业可以提供技术和服务,互补双赢。
我们有一个客户,是一家做精工机械的民企,看似名不见经传,但却是极地科考船、国产大飞机等“大国重器”的核心技术供应商。在这个领域,市场占有率一直高居榜首。终于有一家龙头央企看好它的技术水平,主动找上门来要混改,希望能一起组建合资公司,优势互补。现在双方已经实现了紧密合作,有了初步成果。
除了参与混改,还有很多合作方法,比如引入国有资本作为战略投资者等。对于民企来说,与国企合作共赢的机会一直都在,关键是民企自身能不能“练好内功”,让别人愿意跟你合作。
好,我们再看民企的第二个机会点。就是发挥自身优势,去做服务,做内容,与国企错位竞争,寻找新的蓝海。
国企的基因里面,注定在完成高质量生活、高质量发展、幸福生活这个层面,是有缺陷的。它作为投资和作为“铁公鸡”,都没有问题。但作为服务,这不是它的强项。这是历史能充分证明的,中外概莫能外。
这些年来,我跟很多国企和民企打交道。我认为这对于民企来说,坏消息是跟国企抢赛道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基础性行业确实很难进入,而民营企业天生机制灵活,服务意识强,市场适应性好,尤其是在做服务、做内容、做创新方面有先天的优势。
我一直有个观点,如果把整个国民经济比作一栋房子,那么央企、国企就是这栋房子的“四梁八柱”,决定这栋房子够不够大,够不够坚固。而民企是给房子做“精装修”的。它们更擅长做内容、做创意、做服务。民企解决的问题是,这栋房子住起来够不够舒服。
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天这些市值过万亿的服务型平台,哪一家不是民企?从阿里巴巴到腾讯,从腾讯到字节跳动的抖音,甚至是到抖音带货,这一点就充分地说明了,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国企作为“四梁八柱”会支撑起大家。但是这个房间的装修装饰,还有这个房间美好的生活,将会需要新的企业进来。而民营经济在这里有巨大的优势。
因此,除了存量播撒以外,我们更重要的是要把精力放在增量里面去。在增量,我们要学会跟国企进行一种互动和互补,就像狐狸跟狮子联合打猎一样。如此下来,我们就能找到这个社会发展的本质和必然。我们的空间和未来将会越来越宽敞和亮堂。
今天的中国,正好进入了消费升级的大时代。经济发展要以内循环带动外循环,几亿人口的消费需求亟待释放。这给民企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小到一个饭馆,大到高端服务业,民营企业的市场很大,这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机会。
要找这样的蓝海市场只需要抓住两个准绳,一个是要符合高质量发展,一个是能促进共同富裕。对于民企来说,只要符合这两个时代主题,就有可能找到商机,这就是时代机会。
其实,民企和国企,两者互相补充,取长补短,谁也无法替代。我觉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像热带雨林一样,乔木、灌木、野草,各得其所,互相为用,茁壮成长。
总结一下这一讲的内容:
1.做强国企后,挤占民企发展空间的情况的确存在,但这只是指存量而已。
2.做强国企有历史必然性,因为国企抗风险能力更强,更可控,更能承担“卡脖子”技术的研发成本。
3.民营企业的机会点主要是与国企全面合作,比如参与混改,其次是发挥做服务、做内容的优势,与国企错位竞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