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行当,叫做 记忆保管员 。
这个工作太重要了,因为人类的记性是靠不住的。很多重要的记忆会因为种种原因难逃被格式化的命运,其中最可怕的一个原因,就是“该记忆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已被删除”。
人类本就有健忘的毛病,再加上人为的封禁或删改,想要留下一份相对完整准确的记忆并不容易。这时候,记忆保管员的作用就突显出来。
他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抵抗遗忘,把正在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或者把过去发生的事考证出来,以备现在的人和将来的人查阅。有人把他们叫做历史学家,或者记者,但是我喜欢“记忆保管员”这个称谓,因为并不是所有顶着历史学家名头的人,和所有拿着记者证的人,都配得上叫“记忆保管员”,他们有时候还充当记忆审查官。
这些“记忆保管员”就像有收藏癖的孩子,做着看似对他们没有任何实际好处和快速回报的事情。
关军就是这样一个“记忆保管员”,你或许不认识他,因为他不是畅销书作家。他一共写了3本书(不包括与人合著的一本),其中2本都不能正式出版。《大脚印儿》这本书的豆瓣条目中,出版社写的是“互联网”,定价是“不要钱”。
大脚印儿豆瓣条目他是一个记者,从2007年到2009年,用了一年半时间采访近百人,写成了这本2008年的社会全景纪实——《大脚印儿》,副标题是“见证奥运阴影下的2008”。他联系了20多家国内出版社,都没有人愿意(或者说能够)出版,这本书只能通过网络传播。
作者关军本来为了书能顺利出版,他已经妥协了不少。比如把尖锐的批评写得温和、委婉,以致于后来自己都觉得遗憾。再比如,送出版社的版本中,副标题并没有“阴影”这样的字眼,他说“加上阴影二字是在书出版不了之后的一种情绪宣泄”。如果看了这本书你会明白,虽然是情绪宣泄,也恰到好处,不失公允。
我想作者心里是有司马迁式的信念的,“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这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按照时间顺序,从一月份写到十二月份,每个月都有大事发生;第二部分是七个"列传",写的是七个大人物或小人物。德国之声记者称之为“史书的写法”。
列传目录黄仁宇用1587年来写古代中国,关军试图用2008年来写前现代的中国。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2008年绝对是不寻常的一年,关军甚至认为,“2008年的戏剧性,丝毫不输1976年。”早在2007年夏天,他就预见到这一点,并且打定了主意要为2008年作传。
这里还有一段佳话。当时关军供职于《体育画报》,一天午餐时,他向《体育画报》执行出版人程益中提出辞职,理由是自己准备花两年时间集中精力完成这本书的采写。前辈问:“那你靠什么生活?”关军答:“我掂量了自己的积蓄,两年不工作,应该还能活下去。”
他本来已经做好了把腰包掏空的准备,没想到程益中当即明确表态:“你没必要辞职,我觉得一家媒体有义务成就自己的记者。”于是他留了下来,带着一些对自己理想主义得不够彻底的惭愧。
关军在序言中引用狄德罗的话:“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
他希望自己写下的,是这样的“人”,也是这样的国家、时代、世界。
想要展现中国的复杂,2008年是个绝佳的标本。
在这种复杂中,有一个特质尤其突出,爱面子。
就从这本书的名字说起,“大脚印儿”,出自奥运会开幕式上29发脚印形状的礼花。据新华社报道:“‘大脚印’采用了膛压发射技术,可以调控压力的强弱,控制花弹的高低。‘大脚印’礼花从15公里以外准确无误地以每隔2秒一步的速度走过来,这个过程采用了数码控制点火新技术,可以控制到误差几毫秒。”
8月8日晚上,29 个“大脚印儿”完美地呈现在电视画面中。而在本书中提到:“据节目组人员透露,鸟巢上空的脚印只有最后一个是真的,其他 28 个,是通过电脑特技制作的,为的是保证最佳的视觉效果。考虑到北京的空气质量,电脑特技中还加入了逼真的雾蔼。”(当时的国内外媒体,也有相同报道。)
你忘了的,会有人替你记着和林妙可的“演唱”一样,这是多么具有中国特色的故事。
《北京欢迎你》已经在大街小巷传唱,“开放”的姿态似乎也是“面子”的一部分,并非所有人都受到北京的欢迎:
2008 年 6 月,奥运工程基本告竣,民工们不再被这座日益整洁的城市所需要,北京市开始集中清理整顿地下室等廉价出租场所,这被一些评论者理解为变相驱逐农民工及城市贫民,以便美化奥运期间的市民形象。
事实上,农民工根本不需要变相驱逐,当北京开始限制建筑、装修、重污染企业,失去饭碗的农民工自然会选择离开。
——大脚印儿 六月·全民运动
因为爱面子,批评成为不能容忍的东西。从奥运筹备,到圣火传递,到奥运会的举办,来自国内和西方世界的批评从未停止。雅典市长卡克拉马尼斯说:“我不认为批评是对一个民族的侮辱,没有一个奥运举办城市能够避免负面的报道。”但是中国的愤怒青年却不这么认为,民族主义一度高涨。
2008年4月、5月的抵制家乐福 运动2008年的中国,情绪一刻也不曾放松,大国崛起的骄傲,和与西方碰撞带来的屈辱感,调制在一起,成为复杂的中国味道。
1月的南方暴雪、2月的艳照门、3月的拉萨暴恐事件、4月奥运火炬境外传递遭遇抵制、5月的汶川地震、67月的前戏8月的高潮、9月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10月的经济危机、12月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念……狂喜和悲痛、开放和自闭、荣耀和屈辱、偏见和愤怒,这些反差极大的情绪都搅在了一锅粥里。
而这本书就试图从这些时代情绪的大潮中,拎出“人”的故事。
2008年不只有大事记,还有人。
个体的生命、利益和喜怒哀乐,都是不能被随随便便牺牲的东西。这也是我欣赏的视角。
这本书网络版封面上有一段话:“2008年,假如你曾参与抗议家乐福,参与抗议CNN,曾认为受到西方的迫害,那么,建议你不要阅读此书,以免引起不适。”
你忘了的,会有人替你记着我觉得正好相反,假如你有过以上行为和想法,更要阅读此书,即便引起不适,也要兼听则明。
读懂2008,就很大程度上读懂了中国,此言应该不虚吧。
吊诡的是,我们似乎总需要通过一时出版不了的读物,来读懂一个国家。往远了说,中国“记忆保管员”的老祖宗司马迁,写了一本汉朝的禁书《史记》,直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得通过它来读懂古代中国。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也是一本这样的书。这也并不难理解,真实的东西是遭人忌惮的。
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记忆保管员”,关军的另一本书《打帝国:南周人的困与斗》同样是一本不能印刷出版的书。这本关于“2013年南周新年献词事件”的书,2015年在台湾出版了电子版,等我看完,再跟大家分享。
我常常在想,是谁记录了2017年的故事,那书又会藏到什么时候呢?不管怎样我是相信的,你忘了的,会有人替你记着。我们能做的,如果不是步其后尘,就给他一份鼓励和支持。
总有人在默默地记录下或好或坏的事情,这些故事今天躲在暗处,总有一天也会人尽皆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