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咨询室接待了一个一年级小女孩和她的爸爸。据说这个孩子不喜欢语文老师,语文课常常跑到教室外面去,家长指责老师,要求处分老师。
以下是我对孩子进行的沙盘游戏:
先引导孩子认识沙盘:
师:让我们观察一下沙盘四周是什么颜色?
生:蓝色
师:(用刷子扫开底部)这是什么颜色呢?
生:蓝色
师:蓝色让你联想到些什么呢?
生:天空
师:真棒!还有呢?
生:水池
师:很好,这个底部的蓝色可以代表水池、小溪、河流、湖泊、大海……你也可以用刷子挖一条河。
在讲清楚规则后,孩子开始选择沙具。以下是她的作品: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27912/693f49b019d17e5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27912/43d88e7537334c5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27912/8e6d7d201e348c63.jpg)
师:如果给你的这个作品取个名字,就像语文书上的课文标题一样,你会取什么名字?
生:(想了想)去上学
师:这里边有你吗?
生:(指了指上图左边红衣带帽子的人)有!
师:旁边这个是你的好朋友吗?
生:是的
师:(指着站立的人)那这个呢?
生:老师。
师:你希望这是怎样的一个老师?
生:数学老师
师:为什么?
生:数学老师长得漂亮,我喜欢数学老师。
师:(蹲下身子,指着自己)那你喜欢我吗?
生:喜欢!
师:可是我长得没有数学老师漂亮,你为什么也喜欢我呢?
生:能听!
这个回答仅仅两个字,却把我惊到了。简直不敢相信一年级孩子能如此简洁而有哲理的表达。“能听”,这正是我们做老师的、做家长的所缺乏的,我们常常说教太多倾听太少。从而导致我们越来越难以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导致我们做太多无用功,甚至内耗!
师:你看,不是每个老师都像数学老师那样长得漂亮,像袁老师这样长得不漂亮的你也能接受,对吗?
生:是的
此时爸爸悄悄离开,孩子没有发现。
师:也不是每个老师都像袁老师这样“能听”,那么,既不漂亮又不“能听”的老师,你可不可以接受?
生:(想了想)可以
师:那遇到既不漂亮又不“能听”的老师怎么办呢?我们自己做一个又漂亮又“能听”的小朋友好不好?
生:(点头)好!
师生签订契约:击掌为盟。
这个过程中,我感觉到孩子是放松的,开心的,投入的。
后来,我要求孩子把另一个沙盘里她上次摆的乱七八糟满满的沙具分类放回原处。她做得很仔细、很认真。她快把所有沙具放回架子时,忽然发现爸爸不在,开始紧张,开始要找爸爸,我拉了一下她的手,在抖!
后来,孩子跑出去找回了正在打电话的爸爸。
因为时间有限,我直接指出了家长的三点问题:
第一,随意介入、打断孩子的活动,自己没有规则意识,想提醒帮助孩子。干扰了孩子专注力的形成。
第二,不打招呼就离开,让孩子没有了安全感。
第三:不是以合作的态度,为孩子发展的态度来和学校沟通,而是想搞赢,想追责。其实,这样纠结于过去,这样下去,对孩子的发展不利,没有赢家。一个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认同度,直接决定了孩子发展的高度。如果你不认同学校,可以转学,你认同学校就要积极沟通,主动配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