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对我们一个普通老百姓来说,有带好一个孩子的志向就是大志,有带好一个孩子的状态就是大德。
大志、大德者有勇气把育人放在社会时代、国家民族的视野下思考和践行,因为我们不可能离开社会时代也不可能离开国家民族,教育思考和教育实践必然也必须放在这个大框架下来进行。
无志无德者不是他能躲开社会时代和国家民族,而是他没这个心胸面对,只能装看不见。
为人父母,当有这个大志大德!
———闫贵忠
【志正书斋】
一个人的身体是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构成的共同体,一个家庭是由丈夫、妻子、儿女、老人构成的共同体,一个国家是由各族人民、各行各业构成的共同体……
共同体意识就是整体意识,整体为大、部分为小。
先立乎其大,则其小者不能夺也。(《孟子》)
教育,出发点是人心,着眼点是整体。一个孩子长大后,如果能带着家国情怀,带着集体主义精神,走在为一层一层的大奉献自己的青春的路上的时候,他的人生能不幸福吗。
相反,如果把一个孩子养小了,没有整体、集体意识,从来都看不见这一层一层的大,那他会活得越来越自私,怎么可能活出人生的幸运和精彩呢!
———闫贵忠
【志正书斋】
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对爹妈来说是一次考验。
孩子在海量的阅读中看到的是不同的世界,打开的是不同的天地,展开的是不同的思维,体验的是不同的乐趣,生发的是不同的心念,形成的是不同的追求。
时间久了,两代人的三观会完全不一样。
面对孩子的教育,当爹妈的一般来说都是功利性的思考、设计和追求,能不能面对、能不能容得下、怎样面对一个三观与自己完全不一样的孩子就成了问题。
不读书吧,我们担心、着急,读书吧,我们又害怕、恐慌。担心、着急的是孩子的知识、技能、考试,害怕、恐慌的是不听话、控制不了。
纠结中,一天一天过去了,一年一年过去了,孩子最终大概还是在爹妈的规划、设计、控制……中混过来,结果是永远与书无缘。
为人父母,如果坚守了自己那点功利、狭隘的教育认识,那牺牲的必然是孩子;如果放下自己那点功利、狭隘的思维,那又陷入无着无落、不知道该做点什么的处境。
矛盾的根源非常简单、明了:爹妈也得成长。
教育是双向的,成长是互相促进的。没有成长意识的成年人没有资格谈教育,甚至都没有资格做一个孩子的爹妈。
两代人共同成长是我们的家庭教育的道理所在!
———闫贵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