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
“尽管如此,每当我提笔写东西的时候,还是经常陷入绝望的情绪之中。因为我所能够写的范围实在过于狭小。譬如,我或许可以就大象本身写一点什么,但对象的驯化却不知何从写起。”
大概这是我和大师在写作上唯一的一点相同之处了。
从《1Q84》入坑,高中看了许多村上春树的作品,他的作品中往往充满了大量的隐喻,对少不经事的高中生来说实属有些晦涩。一开始还能凭着好奇心读下去,但始终都有一些消化不良的感觉。
《且听风吟》是村上的处女座,写于29岁,百度里介绍这本书反映了当时日本经济发展情况下,年轻人的孤独感。于是特别去读了《日本战后经济史》,想要结合当时的日本社会背景去揣摩村上当时写书时的心境。
可尽管如此,看下来还是有一些消化不良。总体下来的感觉,书的画面感很强,电影感很强,故事有些支离破碎。一些书评说,正是这些有些交叉的故事,和一种支离感,带给读者真实的孤独感。从这个角度来说可能是这样的。但是我又常常想,这种写法适合当下吗?当年村上春树的写法在那个时代的日本是非常新颖的,受西方文学影响较大,文体新颖。但近几年,由于村上春树的作品大受市场欢迎,东方的读者是否对这种写法已经适应了呢?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一些类型的小说读的有些多了的时候,再去读一个有些类似文风的书便会有些什么疲劳。
最近非常容易审美疲劳,从奇葩说的所谓公知。在最开始的时候,这种新颖的辩论形式刚刚出现的时候,大家感到耳目一新,可是时间久了,也会开始审美疲劳,于是辩手的负面新闻也多了起来,批判声也多了。我上中学的时候,很多人受郭敬明的影响,并且有一说一,《幻城》和《爵迹》虽说存在抄袭,但是对于当时的中学生来说,书中华丽的描绘还是非常吸引人的。但是随着年龄渐长,愈发觉得清新一点的叙事更显得深厚。
嗯,我也不知道我都说了些什么,第一天打卡完成,希望后面越来越好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