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浅秋文学
根深植于心里【《废墟曾经辉煌》书评】

根深植于心里【《废墟曾经辉煌》书评】

作者: 浅墨0202 | 来源:发表于2019-05-18 08:46 被阅读1次

    初读到“废墟曾经辉煌”这几个字时,我的脑中闪现的是轰轰烈烈和颓废荒凉的对比,又有新生儿与人老暮年的对比,还有春天与严冬的对比。曾经的辉煌最终都会走进废墟,这是万物悲观的宿命。但是每一个废墟又都孕育着新的辉煌,这样的想法又给人希望。

    《废墟曾经辉煌》是一本书的名字,我毫不犹豫的选择读它,是因为它的名称很符合我现在的心境。等真正读到它时,它却给了我另一种感受。作者笔下的文字如清泉、如天籁,淡淡的、缓缓的浸润着我的四肢百骸,让我颓废的、近乎于枯萎的心灵有了生气,让我杂乱的思绪、时时处在嘈杂中的大脑在文字中安静平复下来。优美的文字是治愈心灵的良方。

    《废墟曾经辉煌》是作家张翎的一本散文集。张翎,旅居加拿大的华人作家。她在几十年的写作中一直专注于小说,写过多部小说,曾多次获得不同奖项。大家熟悉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就是根据张翎的小说《余震》改编。而我们今天读到的这本《废墟曾经辉煌》是作者的第一本散文集,是作者散落于过去二十多年漫长岁月之间的文章。

    全书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雪泥鸿爪”、“朝花夕拾”、“书言书语”。本书的名称取自“雪泥鸿爪”中《古巴:废墟曾经辉煌》这篇散文。

    一、故土是我随身携带的行囊,离去只是为了换一种方式回归。

    在“雪泥鸿爪”中,跟着作者的脚步走进国内大家非常熟悉的成都、青岛、庐山,又跟着作者的脚步走出国门,去古巴、去阿尔萨斯、去安大略印第安领地。

    这一路看过的风景,遇到的人都成为作者小说的素材,被作者精心炮制成一本本精彩的小说。

    作者虽然身居国外,但是从她的小说作品中看到的最多的还是以江南水乡为背景的故事。在经过那次印第安领地之旅后,作者的创作生涯出现了一个分水岭。她的创作灵感从江南故土游离出来,从熟稔的故乡走向陌生的他乡,比如印第安领地,比如唐山,比如开平。

    作者说“我在他乡犹疑了数年,但却没有驻留。最终我的灵感又从他乡回到了故乡。我终于明白,故乡其实在我的血液中,无论是离去还是归来,故土是我随身携带的行囊,离去只是为了换一种方式回归。”

    但是因为印第安领地的经历,在她笔下的江南故事里,有了隐隐约约的北方气血和神情。

    二、乌龟似的背负着记忆,用文字把过去的日子串起一个花环。

    “朝花夕拾”部分是作者对过去日子的记忆。忆童年的故乡,忆人生中遇到的人、还有动物,也忆自己的职业、自己的学习。无论是记忆的任何角度,都绽放着不同的花束,就如作者在多伦多住所的花园。

    作者在书中提到,一个人一生的记忆中,童年和故土的记忆是永不会走失的基础。人和土地之间也是有血缘关系的,这种关系就叫作根。”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爱好和性情。就如作者在本书的续篇中写的一样:散文的世界与小说则全然不同,散文写作者似乎行走在一片旷野之中,大至三观,小至审美标准,甚至个人兴趣癖好,都将无遮无拦的落入别人的视线中。

    三、每一朵花儿的盛开,都有一片灵感的土壤。

    “书言书语”记录了作者在小说创作中的灵感来源,成书过程。每一篇作品的背景中都能找到故土的影子。

    作者在这一部分写到:我一生都在逃离故土,我却在孜孜不倦地书写那个我一直都在逃离的地方,我明知道我已经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家园,我却在试图通过写作一次次地回归故里。

    《废墟曾经辉煌》读完,不禁想起前几天读到的一句话:多亏了作家特异的感受力、记忆力与描摹力,不然哪里会有这样的重逢?这句话也是我读完这本书的感受。在读的过程中,我总是想,这样也可以触发灵感,这样简单的事例也可以成为题材。这可能就是作家特有的感受力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根深植于心里【《废墟曾经辉煌》书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cu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