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他人踩的坑
读完《认知觉醒》,我浓缩了10句精华

读完《认知觉醒》,我浓缩了10句精华

作者: 木木夏在成长 | 来源:发表于2023-12-02 05:15 被阅读0次

    书名:《认知觉醒》

    作者:周岭

    1、我们做不成事,并不是因为愿望不够强烈,也不是因为意志力不足,而是因为默认天性太过强大。

    我们的大脑分为本能脑、情缘脑和理智脑。理智脑是我们人类所独有的,它使我们富有远见、善于权衡,能立足未来获得延时满足。但因为理智脑出现的年代晚、发育的时间晚、拥有的神经元细胞少、离心脏更远、运行速度慢、运行耗能等因素,理智脑对大脑的控制能力很弱,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做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

    2、焦虑的根源是我们想急于求成,想同时做很多事;避难趋易,想不怎么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

    进入信息社会之后,由于节奏变快、竞争更强,我们就放大了焦虑这种天性,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要认清背后的机制。(图)

    3、更好的读书方法或许就是你在读完整本书后过几天再问自己:现在你印象最深的触动点是什么?牢牢抓住这个触动点,去关联、去实践,就会获得最大的收获,而其他的内容则可以先放到一边。

    之前看很多博主分享读书笔记的写法,我也曾经很迷恋这种方式,毕竟那个排版看起来很精美,但阅读是为了改变。真正读好一本书,往往需要花费数倍于阅读的时间去思考和实践,并输出自己的东西——可能是一篇文章,也可能是养成一个习惯——这个过程比阅读本身要费力得多。

    4、找一个自己能坚持做下去的方式,比单纯按照标准化的时间和方式做更重要。既不要太难,也不要太容易,难易适中的地带才是学习的心流通道。

    作者提出了舒适区和拉伸区的概念,让自己处在舒适区的边缘持续练习,舒适区就会不断扩大,拉伸区也就会不断扩展,原先的困难区也会慢慢变成拉伸区,甚至是舒适区,所以成长是必然的。

    5、持续反思能让我们对生活细节的感知能力变得越来越强,从生活中获得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反思就是留意每天生活中最触动自己的点。

    反思日志记录:

    ①描述经过——以便日后回顾时能想起当时的场景;

    ②分析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有深度的启发;

    ③改进措施——尽可能提炼出一个认知点或行动点。

    6、不迷恋打卡:用记录代替打卡。

    每次学习后只做行动记录,不做打卡展示。把学习过程记录下来,既可以看到自己的学习轨迹,也便于每周复盘。虽然看上去和打卡是一样的,但这样做没有打卡的任务压力,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到活动本身,而不是完成任务上。

     设下限,不设上限。设定一个很容易完成的下限的好处是:完成目标毫无负担,且此时刚好进入学习状态,精力旺盛,就愿意顺着惯性继续学下去,毕竟此后多学一点都是额外的收获,心态完全不同,身心容易沉浸,不会顾虑什么时候才能完成任务。

    7、主动休息:不过度消耗自己,只要感到精力不足,就停下来主动休息,这样做能让精力得到快速恢复,做事情更有效率。

    8、行动力:我们总是希望先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再行动,事实上,如果不行动,我们可能永远也找不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毕竟依靠低维度的认知和经历,我们很难看清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只有先依据前人的假设走到更高的层次,人生目标才可能慢慢浮现。

    9、情绪:无论你当前处于何种情绪旋涡,只要自己愿意,总能找到更好的角度。只是有的人面对再好的事情时都盯着一点瑕疵不放,而有的人却能从任何一件糟糕的事情中找到闪光点并放大,忽视其他不足之处。

    很多人情绪不好,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做的假设当成了事实,在不确定对方真实想法的情况下,直接把情绪发泄了出来

    10、读书是用最低廉的成本获取最高级的成长策略,这是所有人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径。

    脚步不能丈量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无法看到的地方,文字可以,文字还可以带我们穿越时空与千百年前的顶级思想家交流。时间和空间都不再成为束缚,这可是无法轻易拥有的能量,但阅读能够帮助我们获得。

    我们每天花费在阅读上的时间越多,花在无意义的娱乐活动上的时间就会越少,思维密度就会越来越大。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坚持高密度思考的人会与习惯低密度思考的人产生巨大的差距,这正是我们现在要仰望智者的原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完《认知觉醒》,我浓缩了10句精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fz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