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梅兰芳》1:梅兰芳是怎么学艺与成名的?

《梅兰芳》1:梅兰芳是怎么学艺与成名的?

作者: 成长中的一尾鱼 | 来源:发表于2021-09-30 18:44 被阅读0次

    梅兰芳在1894年,也就是清光绪二十年,生于北京前门外一个梨园世家。他的外祖父是有名的武生演员。祖父梅巧玲位列“同光十三绝”。“十三绝”是13位清末的昆曲、京剧名家,是京剧的奠基人。同时,梅巧玲还是四喜班的班主。京剧的起源,是四个安徽戏班在乾隆乾隆年间进京,四喜班就是其中之一。

    梅兰芳四岁丧父。他的伯父梅雨田是胡琴名家,但不善于理财。家里又经过八国联军的洗劫。在梅兰芳童年时,梅家早已入不敷出,连老宅都卖掉了。

    梅家是梨园世家,祖父的技艺要传人,梅兰芳是独子。而且一旦唱红了,收入也很高。所以,对他来说,学戏是不能选的宿命。梅兰芳回忆说:“我是个笨拙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我不知道取巧,也不会抄近路。”这话不完全是谦卑,起码在他学艺之初,还真是这样。

    梅兰芳从8岁起学青衣(用的是传统的虚岁算法)。开始学的是四句最简单的,他却花了很长时间也唱不上来,气的老师拂袖而去,说:“祖师爷没赏你饭吃!”这是京剧界的常用语,意思就是你完全不是唱戏的材料。梅兰芳成名后,那位老师在后台对梅兰芳说自己当初有眼不识泰山。梅兰芳笑着说:“您快别这么说。不是挨您这顿骂,我就不懂勤奋苦学了。”

    他后来又向青衣演员吴菱仙学戏。梅兰芳回忆,那时每天早上五点就要到城根去喊嗓子。午饭后要吊嗓子,练身段,学唱腔。晚饭之后念本子,也就是背台词。每段必须唱满三十遍。一天里,从睁开眼,除了吃饭睡觉,都有课程安排。

    练腰腿基本功的方法,是在一张长凳上放一块砖,踩着高跷站在上面,要站满一炷香的时间。冬天还要到冰面上去练踩跷。梅兰芳当年很反感这种训练,觉得太严苛。但因为这样的基本功,他才能在六十岁时还能登台演高难度的武打动作。

    梅兰芳的戏路很宽,昆曲、青衣和花旦都学过。因为个性沉稳,他不演花旦中的诙谐泼辣角色。在梅兰芳的几位老师里,名气和影响最大的一位,是号称“通天教主”的王瑶卿。当时有名的旦角,像梅、尚、程、荀这四大名单,都向他学过戏。王瑶卿很早就想打通旦角表演和唱功之间的界限。梅兰芳后来的改革,就是继承了这种艺术主张。

    梅兰芳的成名标志,是在1913年,20岁的时候应邀到上海演出。他当时挂二牌,是最主要的配角,相当于电影里的二号。包银,也就是出场价,是每月1800块大洋。挂头牌的老生,包银是3200块。

    梅兰芳在上海大受欢迎,争取到了演大轴的机会。很多人以为“压轴”是指最后一个重头戏节目。其实压轴是倒数第二个,它字面的意思,就是压着后面的大轴。能演大轴在戏曲界可是个重要标志,它证明这个演员从此成了“头路角儿”,也就是真个剧团的主角,有单独的票房号召力,在艺术上能独当一面。

    这次闯荡上海,其实也是冒险,要是唱砸了,回到北京可能会就此沉沦,被观众忘掉。梅兰芳说,“演员的命运,是观众决定的”。当年京剧演员的成名途径主要有两条,一个是成好角,一个是当好角。成角儿的意思,是稳扎稳打,从开场的配角演起,一点点提升位置,直到最后唱大轴。这样的地位是, 是从观众评价而来,根基稳固。梅兰芳走的就是这条路,成名以后很久,他都是参加别人的戏班拿分成。组建自己的剧团,那是很久以后的事了。而当好角的意思,是一开始就自己组班,自己唱大轴。要是不能一鸣惊人,就从此一蹶不振。

    梅兰芳的走红和挂头牌,除了自身条件,还有时代因素。1912年以前,北京不许演夜戏,戏台上不准点灯。到秋冬季节,等到最后的大轴戏开场时,台上基本上都黑了。观众看不清扮相和动作表演。夜戏禁令解除时,正赶上梅兰芳刚刚成名。他在上海时,看到上海的戏台前都装了一排灯泡,没有遮挡视线的台柱子,感触很深。为什么呢?因为这就意味着观众能看清楚台上的布景、演员的表情和动作了。今后要想赢得观众,要在视觉效果上下功夫了。

    另一个变化,是女观众可以进剧院听戏了。在当时的北京京剧界,梅兰芳和老生名家谭鑫培最有票房号召力。谭鑫培已经六十多岁了,远看就是个干瘪的老头子,不是内行听众,不懂得欣赏他的艺术。而梅兰芳是二十几岁的翩翩美少年,又是光彩照人的女装打扮。女观众看到,那是“完全没有抵抗力的”。

    自身的实力和魅力,再加上时代和行业的变化这样的天时地利,让梅兰芳有了大规模创新的底气。

    从上海回来后,梅兰芳就一直在考虑京剧的未来趋势。从1913年开始,他连续排演了几部根据新闻改编的时装戏,舞台布景、服装、身段都按照写实进行设计。这些戏取材于时事新闻,符合新观众口味。

    除了时装戏,他还排演了《嫦娥奔月》《黛玉葬花》等古装新戏。另外,在创新的平台上,梅兰芳就绕过“合不合老规矩”的问题了。他可以把昆曲的表演舞蹈和京剧唱腔融合起来,使用全新的舞美灯光和化妆手法。在创新的过程中,著名的“梅党”,也就是一批社会地位很高的文化名人,开始聚集到了梅兰芳的身边。

    到1920年,梅兰芳27岁。他的拿手剧目和叫座戏里,已经是传统剧目、昆曲、古装戏、时装戏都有,行业地位基本不可动摇了。

    在29岁这一年,梅兰芳组织了“承华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梅剧团。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霸王别姬》。承华社的演出,一直持续到1937年抗战前。我们都知道梅兰芳在抗战时期离开北京,蓄须明志,绝对不给日本人唱戏。但在这本书里,他对这段事迹以及自己的各类善举都避而不谈。同时,对其他演员拒绝为汉奸演戏的事迹有特意记载。凡是对他有帮助的人,不管身份高低,他都一一列举。梅兰芳的品格和智慧,藏在这些字里行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梅兰芳》1:梅兰芳是怎么学艺与成名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ge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