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英歌h
下班路上收到王兄发来的一串数字,20分钟内有效,他猜到我会在密码失效前到家。
终于如愿以偿,他装上了智能门锁。从此,出门不用带钥匙了。晚上,我的指纹被他录入。
第二天下班,我刚用指纹打开门,餐厅里传来一阵悦耳的女声:“欢迎主人回家!上班辛苦啦!祝**女士天天开心!”
声音是“小爱同学”发出的,王兄颇自得:“我写的话,咱俩语音内容不一样,谁指纹开锁,她就对谁说。”
晚上广场散步回来,还没进小区,王兄对着手机,努力用他的“南普”说:“空调打开!”到家后卧室就很清凉了。
王兄在智能居家生活的路上努力折腾,乐此不疲,反正闲着没事,由他折腾,还能经常给我点小惊喜。当然,也有小惊吓。
上班路上,正在公园晨练的王兄打来电话:“你7点21分才出门?”
“你怎么知道?”我下意识左右看看。
“我手机上有显示啊,你第一次关门没关上吧,显示门虚掩。”
晚上下班回来,王兄又提出新的折腾计划:“我想把咱家摄像头和门锁连起来,出去门一关,摄像头就自动打开,一进门摄像头自动关闭。可摆弄半天连不起来,咱家原来那只太老了不智能。”
“换啊,换智能高清的。对牢门口就行,你得保证人在家时它不能开,免得被黑客侵入,隐私泄露。不过就算关着也未必保险啦,你能遥控,人家破解了也能偷偷打开。”
有点细思极恐。
“我无意中发现,咱俩今天打电话的内容全录下来了存在我手机里!之前也发现过和别人通话的录音记录,以为自己误触了录音键。今天我敢向***保证,我绝对没有误触任何键,完全是在我不知情时录下来的。”我百思不解。
“我手机里有时也有。”王兄把他手机扔给我。我一翻查,居然有几年前的几条通话录音。
最近打电话时打着打着突然断掉,百度一查,原因之一:你的手机可能被监听。
俺一介草民,有啥好监听的。妹妹半开玩笑说:“获取聊天信息啊,看看你对什么感兴趣,向你推销呗。那天我在网上浏览一样东西,后来就收到推销的短信。”
一语点醒梦中人。我们网上购物都有这样的体验,只要你搜索过什么东西,你再打开时,同类商品就会成群结队出现在你眼前。
我赶紧检查下手机,发现大量应用的权限都未设限......惊起一身鸡皮疙瘩,于是立即把一些应用的权限关闭或设置为“询问”。结果怎么样,你不向人家开放权限,人家就给你设限,不让你正常使用。手机突然像生了怪病,这里发烧,那里肠梗阻。
微信得用吧?淘宝得用吧?那么多的应用用惯了哪个离得开?无奈,缴械投降吧,应人家的要求,该开放的权限一一重新打开。
大数据时代,我们享受着智能生活的便利,代价是必须放弃隐私权。其实,管你放不放弃,你的隐私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被看不见的眼睛俘获。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有隐私。如果一定要有,那就让它在自己内心最隐密的地方独自存活吧。只要你与外界保持链接, 还有何私可隐?

网友评论